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燕赵男儿”王克成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1-06-15 14:36
  • 【 字体:      】

抗战时期,密云县尖岩村有一位与敌特英勇斗争,被捕后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至今仍被人们广为颂扬,他的名字叫王克成。

王克成,1920年出生在尖岩村一个贫苦人家,弟兄四人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从未读过书。他自幼在家放猪、割草打柴,帮大人干农活,有时去富人家打短工。1940年,王克成受抗日政府工作人员的动员,参加了村里的抗日武装——村自卫军。由于他抗日意志坚定,机智勇敢,在参加站岗放哨、传送情报以及转运抗日物资等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

1941年春,由于工作出色,经过短期培训,王克成被抽调到区政府担任交通员。一次,庄窠村驻有伪满洲“讨伐”队。他主动请战,披麻戴孝,假称自己母亲死了,前去侦察敌情,出色完成了任务。1943年4月6日,驻马营的汉奸特务王魁武带两名特务骑一匹骡子和两辆自行车到尖岩村刺探抗日情报。王克成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在敌人返回的路上孤身去伏击这三个特务。当特务们快要到达埋伏地青甸村南时,他一跃而起,向敌人投出一枚手榴弹。手榴弹砸在骡子身上,可惜没有爆炸。王克成又急忙举起“单子儿撅”射击,谁知子弹又卡了壳。这时,特务们缓过神来开始还击,子弹擦伤了王克成的头部,他当场昏了过去。几个特务见王克成受伤倒下,跑过去将他捆绑起来,并在他的右锁骨下穿一根铁丝,接上一条长绳子,拴在马鞍桥下,连拉带拽近20里地,把王克成带到马营据点。

当天下午,敌人进行审讯,问他“你是什么人?是谁派你来的?八路军的物资藏在哪儿?”他一口咬定自己就是一个老百姓,也没有人指使,其他的一概不知道。气急败坏的特务用皮鞭和棍棒把王克成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几次昏死过去。第二天,敌人继续严刑拷打,但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王克成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始终没有暴露秘密。

到了4月8日,也就是王克成被捕后的第三天早晨,敌人妄图用软化的手段来引诱王克成招供,端来好菜好饭叫他吃。王克成知道他们没安什么好心,仍旧没有买他们的账。这时,穷凶极恶的敌人见他软硬不吃,恼羞成怒,就对他进行了更加惨无人道的折磨,将他四肢叉开,把手掌、脚掌钉在刑讯室里屋的门框上。里屋和外屋各放一个大火盆,炭火烧的正旺,每个火盆里烧着一把铁锨,里外屋各站着一个刽子手,特务头子声嘶力竭地大喊“你到底招还是不招,你是什么人?谁派你来的?”王克成斩钉截铁地说:“我只是个老百姓,自愿想为民除害,没有人派我来!”气急败坏的特务头子见从他嘴里得不到什么口供,便向刽子手下了恶令,分别拿起烧红的铁锨向王克成的前胸和后背烙去,王克成紧咬牙关,一声不吭,最后昏死过去。经过惨绝人寰的折磨后,他们将不省人事的王克成从门框上卸下来,拉到后院的一个碾盘上,放出两条狼狗,任凭恶犬撕咬,直至将人撕得七零八落散了架,我们的英雄王克成就这样壮烈地牺牲了。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烈士,丰滦密联合县政府二区区委为王克成镌刻了一块汉白玉纪念碑,立于尖岩村后山上,上书“燕赵男儿”。1958年,因为修建密云水库,尖岩村整村搬迁。由于搬迁时间紧、任务急,这块纪念碑未能迁出,淹没于水库之下,烈士的英魂融入了碧波荡漾的密云水库。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