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云西部有一条白河,千百年来哺育了两岸人民,是密云的母亲河。传说白河里住着小白龙,能兴云布雨、祛病去灾、除暴安良,深受百姓崇拜。抗战时期,白河两岸来了一支八路神兵,领头的叫白乙化,他带领队伍驰骋白河两岸,在与日伪交战中屡战屡胜,令敌人闻风丧胆。于是当地百姓把他视为白河神的化身,把“小白龙”的美名送给了这位抗日英雄。
投笔从戎
白乙化,满族人,字野鹤。1911年6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7岁入石场峪公立小学,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辽阳县立中学。少年的白乙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横行霸道,立志军事救国。1928年,白乙化中学毕业,考入沈阳东北军学兵队,不久升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步兵本科第10期。1929年因不满军阀混战,离开讲武堂到北平考入中国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白乙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大量进步书刊,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930年秋,白乙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白乙化满怀激愤,向中国大学提出抗战申请:“余愿得偿矣,杀敌在今朝!”校方同意了他的请求。他中断学业,只身返回辽阳,组织起抗日义勇军,转战辽西、热东,一度打下辽西重镇凌源,给日伪军有力打击,队伍扩大到3000余人,人送绰号“平东洋”。
洒泪别妻
1932年初夏的一个夜晚,石场峪一间残破的草屋里,妻子温顺地偎依在白乙化的身边。第二天,他就要离开她,走上抗日的战场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此刻他落泪了——他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也许永远回不来了。在日伪残酷压榨下的山村,她,一个女人,一个没有男人照顾的女人,该怎么活下去啊!何况她已经有了5个月的身孕!想到这些,他怎能不落泪呢?他舍不得离开她,可他又不能不离开她,因为日寇在践踏着他的家乡,在蹂躏着他的国土!他深情地抚摸着她的面颊,难过地对她说:“你要想法活下去,我等不得看一下咱们的小宝宝了,但愿你生个男孩儿,那样咱们中国就又多了一个兵!要想法把孩子拉扯大。”她早已泪水洗面了,哽咽道:“俺等你,一旦打完日本就快点回来!”
“白大个子”“白大胡子”
1940年初,八路军成立冀热察挺进军,白乙化任第十团团长。操场上,队伍整装待发,白乙化一身戎装伫立在队伍面前,高大的身躯比战友们几乎高一头、乍一背。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白大个子”。高大的形象不仅长在眼前,更长在战士们的心中。几个月前的娄儿峪战斗,他长枪点射,接连干掉3个日军旗语兵,使敌人指挥大乱,最后逼得几个鬼子军官逃到山神庙里剖腹自杀。几天前的青白口战斗,他站在山头,居高临下,用步枪击落一架敌机,十团从敌机上拆下两挺重机枪,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这时的白乙化留起了很长的浓密的胡须,别人的胡须朝下长,他的胡须却刨花般卷曲着朝上长。他发誓:“不打败日本鬼子不刮胡子!”有人亲切地称他“美髯公”,战士们索性称他“白大胡子”。传说他的胡子能预卜凶吉,敌人从哪个方向来,胡子就会朝哪方乍立。铁塔般高大的个子,斜扣着一顶洁白的草帽,两臂威武地叉在腰间,敞开的灰布上衣间袒露出古铜色的前胸,还有那连鬓络腮的美髯——这是他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智勇双全
白乙化率十团转战在燕山的崇山峻岭间。有一天,几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睡过一次好觉的十团被一股日军紧紧地咬住了。面对敌人重兵追击,白乙化命令部队急行军,想把敌人甩掉。没想到这支敌军是从东北调来惯于山地作战的老兵,十团急行军翻越几座大山,也没有把敌军甩开。十团进了一个山村,这时饥饿疲乏已极的战士们再也走不动了,横躺竖卧地倒在地上。有个炊事员竟靠着牲口的脖子打起盹来,牲口轻轻一走动,炊事员便失去依靠倒在地上。眼前是无法行动的战士,后面是即将追到眼前的敌军。怎么办?白乙化心急如焚。忽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命令战士们赶快进村睡觉。疲乏至极的战士们忘记了身后还有敌人重兵追击,倒在老乡炕上就睡了起来。敌人已经爬上了村前的山顶。这时,白乙化突然命令十几个炊事员紧急集合,迅速抄小道向村子的后山转移。敌人到了村前,正要进村,却停住了。日军指挥官山本双手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附近山上的动静。猛然间,他从望远镜里看到,对面山上出现了一队背着大锅的八路。“八路的在山顶上,快追!”山本果断地下达了命令。日军没有进村,而是朝村子后山上的八路——白乙化派的炊事员追去。炊事员们把敌人引过了几个山头后便抄近道跑回了村子。敌人追过了几个山头,突然发现八路不见了。面对空荡荡的山野,山本略有所悟——八路进村了!他急令部队回返。经过这番折腾,这时的日本兵已经累得再也走不动路了。在军官们雨点般荆条的抽打下,这些日本老兵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托着沉重的身子开始往回返。这时的十团战士们经过两个多时辰的休息,又吃了一顿饱饭,精神开始振作起来。白乙化集合起队伍,迅即迎着日军,朝村子后山奔去。奔上后山,白乙化命令战士们在敌人必经的一个山谷摆下了“口袋阵”。约莫一袋烟功夫,山本指挥着日军像一条条驯顺的狗慢吞吞地钻进了十团的“口袋”。战斗打响了,敌人坐以待毙,除十几个突围外,其余全部被歼,而十团无一伤亡。这,就是白乙化的“杰作”。
影壁题诗
1941年春节的一天,白乙化和几个战友到赶河场龙泉寺览胜。老僧见几位穿着粗布军装的客人来到,便迎了上去,边引客人参观,边神秘地对白乙化说道:“施主请看,眼下这条河就是白河,如今白河两岸来了八路神兵,打得小日本儿闻风丧胆,领头的人送外号‘小白龙’,看来‘小白龙’就是白河神显灵,这回咱们中国可有救了!”白乙化听到这里,暗笑到:“老主持,那您一定认识这位‘小白龙’了?”老僧道:“‘小白龙’身着一件白布长衫,胯下一匹白马,转战白河两岸,贫僧常在佛祖前为他祈祷。倘若‘小白龙’知道贫僧在此,一定会来布施一番的。”白乙化又笑道:“八路军官兵一致,衣服也穿得一样,就是‘小白龙’真的来了,您也不一定认得出吧?”老僧急忙说道:“此言差矣!‘小白龙’身材高大,胸前飘着两缕长髯,可谓关公转世,贫僧怎么会认不出来呢?”这时,站在旁边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老僧略有所悟,他见白乙化满脸刨花般的胡子,连忙握紧白乙化的手说道:“莫非您就是‘小白龙?’”白乙化止住笑声,谦逊地答道:“我就是八路军战士白乙化。”老僧满脸歉意,双手合十,躬身施礼:“欢迎!欢迎!恕贫僧有眼不识泰山!”。老僧叫人取来砚台和笔墨,请白乙化在影壁上题诗。白乙化推辞不过,便提起笔来,抬头望了望周围莽莽群山,挥笔写道:古刹映清流,松涛动夙愁。原无极乐国,古今为诛仇。闲话兴亡事,安得世外游?燕山狂胡虏,壮士志增羞!
血沃幽燕
1941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九。清晨,伪满州国滦平县警务科科长日本人关直雄指挥道田“讨伐”大队170余人沿白河川偷偷向丰滦密根据地摸来。他们企图乘根据地军民过春节发动突然袭击,捞点便宜。这天,十团正驻在鹿皮关附近,团部设在白河北岸的赶河场。得知情报后,白乙化急令部队在鹿皮关摆好了“口袋阵”,准备全歼敌人。战斗在白河东岸的降蓬山打响,战况异常激烈,从早上一直打到午后,一股敌人退到一座长城楼子里面负隅顽抗。十团的指挥所设在马营西山离战场很近的一座大青石边,前面是悬崖绝壁。下午三时许,为了尽快歼灭敌人,白乙化决定发起冲锋。为了选择最佳的冲锋时刻,他不顾危险,趴在大青石上手持望远镜观察战况。战斗在激烈地进行,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突然,白乙化“噌”地从大青石上一跃而起,向前猛地一挥红色的指挥旗,大喊一声:“冲锋!”警卫员见状,立刻扑了上去,想把他拉下来。谁知,还没有抓到身体,白乙化竟仰面倒了下来。警卫员猛地拦腰抱住他转身滚到大青石下。警卫员一看白乙化头上有血,立即扯过一件大衣蒙住他的头。卫生员来了,掀开大衣一看白乙化的伤口,泪水便涌了出来……
1941年2月12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出为追悼白乙化团长告全军同志书:“同志们!我们挺进军有为的、英勇善战的白乙化同志不幸在二月四日平北马营战斗中,光荣的壮烈的牺牲了!这不但是八路军挺进军的损失,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损失,因为损失了一个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优秀指挥员;损失了一个有着长期斗争历史的坚强的党的干部;损失了一个曾为民族独立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的英雄;损失了一个曾为阶级解放而再接再厉,英勇牺牲的无产阶级的先锋。”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