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沈爽
  • 来源:密云区党史办
  • 发布时间:2020-01-06 15:22
  • 【 字体:      】




沈爽(1896——1942) 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字子儒、化名白涤非,满族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后考入吉林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回乡任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双城县东部地区组建起1000余人的抗日自卫军,被推举为司令,并在双城地区开展抗日活动。不久,与抗日义勇军赵尚志部密切配合,打击日本侵略军,所部发展到2000余人,并于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奉命转移到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活动在北平西北郊的国民抗日军,任司令部参谋。是年底,该部被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成为八路军战士。1940年夏被调到中共北平地委做敌工工作。7月,随晋察冀军区第7团至丰滦密地区,因病留在四合堂一带修养,病愈后即在丰滦密地区开展敌工工作。其工作极有魄力,且智勇兼备。他与第10团配合在四合堂、大甸子等村连续镇压了3个铁杆汉奸。他化装进入日伪占据的县城,多次住到伪县政府要员家中,在县城内征收救国捐,将钞票装在点心盒里带出。在伪商会、新民会、县政府以及伪警察、特务队等日伪组织里,发展了能为抗日政府办事的秘密人员。还从敌占区买回了枪支、弹药及根据地急需的医药用品、布匹、印刷用品等紧缺物资。经他工作,伪满讨伐队一部及伪警备队1个中队携械投诚。1941年11月,就任丰滦密联合县县长。面对严酷的困难局面,他积极而又坚定地领导丰滦、反“经济封锁”、反“集家并村”斗争。1942年4月初,他率县政府机关与10团团部及伤员隐蔽在黄花顶山的臭水坑。8日晨,被1000余伪满讨伐队包围,他紧急集合队伍,先将机密文件埋掉,然后率1个班战士及40多位带枪干部保护着伤员等向南突围。但遭日伪军阻击未而成功。下令且战且退,直退至东沟的东北角。前面是峭壁断崖,后面有日伪追兵,遂拼死搏斗,直打到仅剩最后一粒子弹。此时,他嘱托警卫员:“出去后告诉同志们,多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住我们的根据地。”举枪饮弹自戕,壮烈牺牲。日伪军残忍地割下他的头,挂在大水峪村头处示众。1944年5月,中共丰滦密县委、县政府在臭水坑建立“卫国爱民”纪念碑,以示追悼,教育后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