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王波
  • 来源:密云区党史办
  • 发布时间:2020-01-06 15:21
  • 【 字体:      】

密云北部北香峪北山,一片翠绿的柏林掩映着一座银白色的墓碑,它纪念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国家独立而将热血洒在密云大地的八路军指挥员王波烈士。 

   王波原名王慕禹,一九一一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绣匠屯村。自幼聪敏好学,然家境贫寒,无力供其读书,适与苏家订亲,苏家家境较好,壬波即由苏家供给学费上学。一九三一年王波与苏雪金完婚,新婚燕尔正待发奋上进,日本侵略者却蓄意挑起“九.一八”事变,强占沈阳城和东北三省。血气方刚的王波恨沦陷之耻,愤然离别故土,流亡关内,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然而日本侵略者的魔爪继续伸向华北,平津危机,壬波再也无法安心读书了,毅然将前来探视他的怀孕妻子送返故里,走出校门,投身抗日救亡事业。一九三七年“七·七”变后,赴绥远扒子补隆垦区工作,负责编辑垦区《抗日先锋》小报,凭借这块阵地,热情地宣传抗日,呼吁救国。王波长于文笔,绰号“高尔基”,因此经他编辑出版的小报,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消息灵通、图文并茂,很受垦民欢迎。一九三七年夏王波参加中国共产党。十月,白乙化等领导垦区暴动,组织抗日先锋队,王波满怀解放家乡挽救祖国危亡的雄心大志,积极参加,并担任抗日先锋总队政治干事。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为开赴抗日前线,抗日先锋队南渡黄河,横穿库布齐沙漠,向晋西北挺进。一九三八年一月到达河曲,归入八路军的军事建制。此时,王波一面行军打仗,一面继续编印《抗日先锋》小报,撰写宣传抗日救国的文章。六月抗日先锋队东进到雁北与八路军三五九旅会师,为了向老红军学习,王波和先锋队其它干部跟随旅机关工作组深入部队和农村,参加战斗,学习建军、建党、建政、发动和组织群众等工作。五个多月的时间,不仅学到了红军作战和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也学到了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王波以后成长为能文能武的指挥员打下了基础。就在这时,他把王慕禹的名字改为王波。出于抗日先锋队已发展到五百多人,遂改编为三个大队,王波任一大队政治干事。一九三九年四月,抗日先锋队到达平西抗日根据地,六月与冀东抗日联军合并称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王波任三大队教导员。在王波领导下,三大队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六月,日军大岛大队奥村中队进犯我平西根据地,三大队受命正面阻击敌人,两天时间没能吃上一顿饭,但在干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骷动下,全大队战士始终情绪饱满,勇敢战斗,不让敌人前进一步,圆满完成了战斗务,三大队的政治工作也经受了战斗的考验。 

      一九四O年一月一日: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正式改编为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王波任三营教导员。四月,十团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三营作为先遣队首先进入密云西部的水川地区。王波等三营领导干部率领三营配合地方工作团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的准备。团主力到达后,叉留在内线协助地方干部建立地方政权和党组织,为丰滦密根据地的开肼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九月中旬,只伪军对丰滦密发动为期七十八天的大“扫荡”,三营又奉命留在内线坚持斗争。为了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三营化整为零,王波亲自带领七连与敌战斗。当时正是秋冬交替季节,他们身着单衣战斗在高山峻岭问,艰辛倍尝。一-次七连被困在水堡子南山三昼夜,夜闻寒风?战士讲抗日战争形势,讲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前景,坚定大家的抗日信心。后在王波指挥下,七连战士冒着敌人的弹雨,以大石作掩护,冲上山顶,越过山粱胜利突出敌人的包围。他们到达一个小山村,那里满目疮痍,人民穷困得连衣服都穿不上,指战员怒火中烧,一致谴责日军的侵略暴行。王波当时将仅有的替换裤子拿出来让一位三十多岁没穿裤子的妇女穿上。王波带领七连与十团其他部队一起共历三十七次战斗,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大“扫荡”保卫了丰一九四一年二月四日,王波的亲密战友十团团长白乙化在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性情刚毅的王波不禁为之泣下。但他懂得“痛哭无用,流涕也无用”,打败日本侵略者是要流血的,那些用血换来的代价才是最“宝贵的代价”。因此,他在为悼念白乙化而写的《我们没有眼泪》一文中,一面为自己战友的不幸牺牲而悲痛,另一面又以崇敬的语言来讴歌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献身的白乙化。他写道:“为革命,乙化同志流了血,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除了开会来追悼他,纪念他,更紧要的是学习他!尤其是学习他那种英勇牺牲的精神。没有那种牺牲的精神,日本鬼子就无法赶跑,革命就无法胜利l前进吧,踏着牺牲者的血迹! 

   是讴歌,也是誓言,王波正是用这种革命献身精神不断激励着自己前进的。为了扩大反“扫荡”的胜利,王波等三营领导干部将三营集中起来,连续夺取了几次战斗胜利。他们奔袭木林敌人据点,俘获伪军八十三人。奇袭怀柔火车站,火烧敌军火一批。其中尤以王波亲自指挥的柏查子伏击战打得最为出色。战斗发生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上旬,战前王波侦知了敌人的行动计划,对我军作了周密部署,他把七连和八连分别埋伏在敌必经道路两旁的高坎上,高山顶放了燎望哨,敌人从琉璃庙据点出动我瞭望哨看得清清楚楚。等敌人进入我伏击圈,王波一声令下,忿怒的子弹一齐射向敌群。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不等敌人清醒,我战士又跃上大路追歼残敌。仅三十分钟战斗胜利结束,计歼伪满讨伐队七十多人,获轻机枪三挺及其它武器一部。王波虽主管政治工作,但也经常指挥战斗,而且指挥果断,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处理突发情况。三月的一天,王波和营长翟飞共同率三营在分水岭梁设下埋伏,准备歼灭由大水峪开往琉璃庙据点的伪军。侦察员报告大水峪出来的敌人不是伪军而是百多名伪军,情况突变,这仗是打还是不打?怎样打?意见分歧。壬波认为分水岭梁地势不险,日军和伪军不同,十分凶顽,打起来必胜的把握不大,按照没有取胜把握的仗不打的原则,应改变原计划不打,如果??心说服原来主张在原地点继续打的同志,把队伍拉到路面狭窄,两侧山崖陡峭,敌兵不易展开的后山铺村西埋伏。日军行到这里,遭到我军打击,因地形??散逃走。这次战斗虽没有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但由于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处置得当,仍然给敌人一定打击,而我方则无一人伤亡。 

   一九四一年秋末,日伪集中万余兵力对丰滦密发动了为时两个月的大“扫荡”。 “扫荡”后期更实施惨无人道的“集家并村”和“三光”政策,把方圆一百二十华里的长城两侧地区划为“无人区”,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东西就抢,给我抗日斗争增添了许多困难。为了保存实力,十团主力转移到平北西部,只留三营在丰滦密坚持斗争。面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强敌,王波带领队伍仍能如鱼在水,在根据地游来游去,机??不惧,凭借机智和勇敢一次次地化险为夷.一次,王波与七连被“扫荡”之敌沉着地指挥我军利用自河岸边的山崖作掩护,坚守到天黑,夜间又令战士把艾蒿编成辫子点起火亮迷惑敌人,然后悄悄向西转移,涉过冰冷的?常艰苦,特别是在“无人区,,斗争尤甚。战士们有时以生玉米充饥,有时生玉米都难得到,不得不靠挖野菜吃草根来坚持斗争,因此个别战士出现了思想波动。王波及时而耐心地作思想工作,他对战士们讲,一个八路军战士最宝贵的不是生命而是气节,最可怕的也不是敌人和困难,而是失掉胜利信心。为了战胜困难,王波亲自协助司务长料理伙食,筹集粮菜。在最疲劳时候自己站岗警戒,让战士去休息。爱护战士,处事冷静,这是王波的特点,也是他的优点。一次夜袭杨树底下据点,敌用机枪拦阻我军前进,王波命令打哑机枪,王波身后的通信员尚茂站起来打了一枪,子弹擦着王波的耳朵飞过去。尚茂吓呆了,王波却没事一样回头命令:“别愣着,瞄着火亮继续打!”战后,尚茂请求处分,其它战士也要求追纠尚茂的过失,而王波则一笑置之,说:“我的命就那么值钱?光荣了怕什么,正好去见马克思。”然而战斗中指战员牺牲了他却非常痛苦。一九四二年春,王波率七连在得天沟与伪满宋奇讨伐队战斗,七连指导员李帆和十几名战士牺牲了,王波很难过,部队转移到杨胡栅子宿营,他饭也不吃,水也不喝,一个人杲坐在大山石上流泪。烈士遗体抬回驻地,王波逐个为他们擦去脸上的血迹和泥土,脱下身上的棉大衣,轻轻盖在李帆的遗体上。又叫人把每个烈士包裹起来,埋葬在青山下。他爱护战士的行动就是一种最好的政治工作,因此尽管坚持丰滦密的斗争极其艰苦,但全营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不断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使我丰滦密这把尖刀一直插在伪满和伪华北接合部上,岿然不动。 

         一九四二年夏,十团缩编。王波改任团政治处主任。职务变了。但作风没有变,他与群众的联系更为密切,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那里最危险,那里就有王波。这一年敌人在我平北南部沿山边挖了一条??来交通造成极大困难。为保障过往人员的安全,王波常亲自带部队护送。一次一百多名干部由平西前往冀东,王波又率一个排护送,准备夜间越过封锁沟。队伍行至康各庄村南突遭敌人截击,壬波指定人员带领干部迂回前进,自己则不顾危险将数倍于我军之敌引向自己,终于使这批干部脱险安全到达冀东。 

     一九四三年五月,丰滦密抗日斗争已度过最艰苦的阶段,我军力量有了新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成立了丰滦密区队,壬波任区队政委,兼任中共丰滦密联合县委员会委员。王波与区队长师军一起指挥区队在丰滦密地区不断打击日伪军,逐步恢复了被敌人蚕食地区。七月七日,丰滦密区队在香水峪设伏重创伪满军三十三团一个营,毙俘敌五十九名,缴重迫击炮一门。八月九日又在石塘路伏击康各庄据点出扰之敌,歼敌十二人。王波还带领区队一连夜袭榆树底下据点,日军仓惶逃走,俘伪军五十多名,据点被拔掉,八区工作也得到恢复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一日,伪满军一个连窜到南香峪抢粮,为保护群众利益,粉碎敌人的抢粮计划,王波率二连赶到南香峪打击敌人。二连抢占北山,敌人开炮向我军轰击,一颗炮弹落在山顶上,横飞的弹片炸伤壬波的头部,当即昏了过去。在场的连队干部仅有刚上任不久的副指导员,没有作战经验,听到通信员报告王波“牺牲”,惊惶失措,既未检查王波的伤势,慌里慌张带队伍撤??逼近,急将记有机密情况的日记本烧掉,因行动困难无法与敌人将他抬下山,逼他投降,他心如铁石,毫不动摇,最后惨遭杀害。 

    王波牺牲后,丰滦密军民无比悲痛,将他安葬在北香峪南沟。一九四四年一月,丰滦密联合县和五区队注②在赶河厂联合召开追悼大会,二月二十日平北军分区也在南碾沟召开追悼大会,沉痛追悼王波等烈士。王波烈士的亲密战友刘力生赋诗一首以志悼念:

 冀热军前噩耗惊,战旗东指未成功。 

 英雄遗恨知多少,潮白涛声咽北风。 

   五月,丰滦密联合县和五区队为王波烈士建立纪念碑,碑的正面中间镌刻着“救国救民”四个大字,两旁书写着碑文:  “王波同志辽宁沈阳宏陵堡人,年三十二岁,北平中国大学入中国共产党,为模范党员。入党后即参加武装斗争,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肉搏,艰辛倍尝,功绩卓著。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南香峪战斗壮烈殉国,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为防敌人破坏,北香峪人民曾将这块碑珍藏起来,解放后才把它重新树立在长满翠柏的北香峪北山。王波同志的英名,犹如翠柏万古长青。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