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鲍星时同志
2013年11月16日,原密云县委党史办(县地方志办)主任、《密云县志》主编鲍星时同志因病逝世。他领导和从事密云县史志工作17年,为我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密云史志事业的开拓者。他的离去是密云史志事业的一大损失。
鲍星时同志1933年1月生于河北定州,1959年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密云二中从事历史教学,后调到县委宣传部。1981年县委启动党史资料征集和《密云革命斗争史》编写工作,成立了密云革命斗争史编写组,鲍星时同志任组长。1985年5月,编写组改建为中共密云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他成为首任主任。
我县党史工作初创时期,北京市尚未正式启动党史编研工作,一切从零开始,现存的党史资料几乎为零,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条件更是艰苦,只有一大一小两间办公室,几张旧办公桌。最大困难,是从基层单位借调来的十几个人都是门外汉。在这样困难情况下,鲍星时同志以超常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带领全体成员白手起家,迎难而上,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他亲自培训党史工作人员,亲自草拟调查访问提纲,亲自参加县内县外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干部很快适应了新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不辞辛苦,跑遍了全国除台湾、西藏外的所有省市和县内各地,征集到密云县民主革命时期的口述和文献资料600多万字,以及一部分历史图表、照片、文物等。在广泛征集资料基础上,他组织大家深入开展党史专题研究工作,主持编写了《密云革命斗争史》一书,1986年内部印刷发行,1991年经修改补充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更名为《密云革命史》。这是北京市最早完成的区县党史正本,得到北京史学界的肯定,成为密云县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权威教材。
1987年,我县开始编修新中国第一部《密云县志》,县委、县政府决定,鲍星时同志任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密云县志》主编。这是新中国第一轮编修地方志书,内容纵贯古今数千年,没有任何新方志编纂经验,难度可想而知。但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带领全体编纂人员开始了新的艰难探索。从资料搜集到篇目设置,从试写到修改定稿,遇到一个难题解决一个,边学边干边研究。1994年12月,他因已到退休年龄,不再担任史志办主任,仍继续担任县志主编职务。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县志编纂中,他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床上、桌上、地面铺满了县志资料和待改文稿。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靠药物维持。1998年11月,新编《密云县志》出版发行,成为北京市计划编修的172部志书中第一部通过专家审核出版的志书,成为各区县志书编纂的范本,成为我县资治育人的基本教材。200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一部新编《密云县志》作为留给后人的重要历史文献,封存于重新修复的冶仙塔地宫中。
鲍星时同志处处讲党性,以身作则。他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倡导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学风,对每一篇文稿都亲自把关。他常说历史是严肃的,容不得丝毫马虎和半点弄虚作假。他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在地方党史研究和县志编纂中提出许多独到的观点、方法,为我县史志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勇于开拓,不畏困难,为我县史志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鲍星时同志坚强的党性、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