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密云区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主要涉及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个方面。通过区政府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成效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建管水平。大力实施农村街巷畅起来、村庄亮起来、环境美起来“三起来”工程,清理乱堆乱放28万平方米, 拆除私搭乱建12余万平方米。积极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全饮水改造工程。高标准完成16个先期试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对70个村街坊路进行了修缮,为20个村安装了路灯,加强对老旧路灯的跟踪维修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民安居工程,完成山区149户343人搬迁工作;完成房屋抗震节能改造3555户,其中新建翻建房屋1534户,改造既有住房2021户;完成116户农村危房改造,农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努力回应群众所需所盼,实施区域环境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649万余元,完成檀城西区、兴云社区区域改造。翻新改造部分小区破损严重路面,同步维修改造部分老旧地下管线,为110个居民小区更换损坏的垃圾筒1000个。完善新城蔬菜零售网络,新建和规范提升便民蔬菜零售网点70家,实现5分钟便民菜店100%全覆盖,满足居民便利消费需求。
进一步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实施城区道路提升工程,完成密沙路(新中街)改造工程,伐移树木659株,拆除绿地8229平方米,移改路灯105基,拆改治安、交通监控设施、信号灯40套,10千伏高压架空线入地960米,新建、维修雨污管道1500米,改移各类通信管线10千米。在城区部分路段两侧及步道外共计施划停车位1901个,高标准规划设计小区停车位7264个。将密关路、环南路、外环路、密西路、顺密路的路灯、交通信号灯纳入区市政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实现城区与周边乡镇主要联络线照明基础设施维修管护常态化、专业化,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二、加强文教体卫投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
聚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素质教育领域,进一步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区医院与北大第一医院合作共建,截至目前邀请市级专家出诊1456人次,达到年初计划任务量的112%,开展医务人员技术培训189场次。实施乡村医生岗位补贴政策,向259名乡医发放补贴额共计1596.6万元,实现应涉及行政村全覆盖。积极实施空白村的乡村医疗机构建设和乡医人员配置工作,为村卫生室发放运营补助资金77.7万元。为特定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对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累计体检2.9万人。组织开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体检工作,保障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身体健康。
加强科普宣传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素质。投入资金432万元,在密云科技馆建设“生命科学”科普展厅,开展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村庄活动81场;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民学历教育等培训9万余人次。对重点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2167人次;举办急救培训班106班次、3186人次。
加强文体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中式台球密云国际公开赛、密云区第一届全民运动会和戏曲曲艺大赛,继续提高我区知名度。完成14个文化活动场所维修改造,新建体育健身场地17块。普及冰雪运动人数超过5000人,完成千人太极展示及宣教活动。完成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85项次以及星火演出1115场次。政府通过支持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生态建设
实施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完成51个村煤改清洁能源改造工作,比年初计划任务翻了一番。在农村地区推广优质燃煤6.3万吨,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空气质量。实施电力安全保障工程,超额完成57个村的煤改电线路改造工程,达到年初计划任务的259%。完成40条高、低压线路改造工作,全面增容相关高、低压线路及设备,保障村民用电安全。
不断提升生态涵养能力,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对河南寨、东田各庄、史长峪3条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完成荆子峪、苇子峪、流河峪及东田各庄4条小流域沟道汛后水毁修复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以及流域内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倡导绿色出行,提高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更新纯电动公交车152辆,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40辆。加强电动汽车充电配套设施建设,在密云城区、太师屯、十里堡、河南寨等地区,建设公共充电桩及配套设施200个。
四、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落实养老、就业各项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发布2017年缴费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158人,参保率达到95%。健全全区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拓展城区“电子保姆”功能,建设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搭建养老“信息平台+呼叫中心+电视服务系统”的三位一体信息网络。完成26家幸福晚年驿站,比年初计划多建设6家,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养老服务。
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城乡统筹,着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37场,新增城乡劳动力就业6487人,其中城镇劳动力3327人,农村劳动力3160人。卢彦副市长两次到密云调研,明确提出通过市级统筹,解决高岭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区人力社保局与海淀人力社保局进行对接,解决第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0人,从政府层面发力,首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城市公共服务岗位对接,探索解决水库周边畜禽禁养区富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完善社会风险管理机制,区财政投资464万元,为全区9.3万户农房投保农宅保险,并设立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见义勇为救助责任保险、行政区域内公众责任保险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