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镇街概况 > 巨各庄镇
焦家坞
  • 来源:巨各庄镇
  • 发布时间:2024-01-13 20:29
  • 【 字体:      】

傍晚,耳边吹来习习轻风,晚霞满天,远山苍茫,除了一阵叽叽喳喳细碎的鸟鸣,再也没有其他声响。静静地,独自站在焦家坞村边,远望这片曾写满故事的原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奔来眼底。可是,仰首苍穹,放眼大千世界,依旧是淡月游天,闲云似水,古今却仿佛未曾发生什么变化。

焦家坞,隶属密云区巨各庄镇,古代焦姓村民建村于地势周围高中央凹的地方,故名焦家坞。元代以前成村,后发展为南北两村,称前、后焦家坞。漫步村西北,田野寥廓,似乎有意要留下一片供人凭吊的空间。走在旷野里,脚步轻轻的,仿佛怕惊醒了什么,因为在脚下,沉睡着一片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古墓群。

1958年,在焦家坞村西北首次发现小型砖室墓。1982年,又发现两座相距不远的双室砖墓。墓顶距地表40多厘米。墓室全部由绳纹砖垒成。顶部起拱呈半圆形,砖铺地,室内中心高度2.5米,墓室面积13平方米。双室东西排列,中有过门,墓门和墓道在两侧。东为内室,南北内壁上有假窗和灯龛。东室是墓主棺床,西室是随葬冥器室。经清理出土随葬灰陶器物130多件、1套战国时期的红陶夹沙“火锅”。灰陶器物有坛、罐、仓、灯、杯、盘及猪、狗、鹅、鸭等。1983年探查,在20亩地域面积内共探出墓葬90多座。其中有1室至3室的砖室墓,也有石室墓。证明这里是距今两千多年的东汉晚期墓群。

这是先人生活过的地方,这是他们曾经的美丽家园。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站在这厚实、沉重的土地上,眉间睫下,不禁流露出几分惊叹,几许苍凉。四周矗立着一排排直干耸天的白杨树,里面围起来一方广袤的田野,翻腾着滚滚绿浪。“白杨多悲风”,更加重了苍凉意蕴,使人颇有世事沧桑之感。是啊!人生的历程是不可逆转的。任何人生命的时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次性的。正是这生命的一次性,使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面临着死亡,面临着结束。因此,作为个体的生命,暂居性便成了我们无可改变的状态。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所能亲历的只能是时间中的瞬间。还是李白说的透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大地,总是永恒。绿色的田野,一望无际,非常平坦,低矮、新鲜的庄稼充满着生命力,湛蓝、微暗的天空,天边是暖红的晚霞;更远处青山如黛,树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一边是冰冷的墓群,一边是勃勃的生机,历史在这里刹那有了温度。那一刻,你会突然觉得,先人们仍与我们同在,他们虽然融入了这片土地,而他们的后人却依然用他们的灵魂与精神感受着这片土地,有一种温暖慢慢融进心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一种力量,是代系绵延的力量,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唯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生命的意义、人类生存的本质形象才显现出来,在那里,人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更是恒久的,因为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滚滚历史,奔流而前。历史发展到了五代时期,一位名人,一座古城,让焦家坞村再次走到了历史前沿。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契丹建国时,正值中原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乘机南下,占领了一些州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之地予契丹。辽朝并不满足,而是继续南下。辽会同七年(944年),辽军攻定州时攻破行唐县,徙其民到檀州(治密云)设十寨居之,仍称行唐县,时约3000户,15000人。金天会三年(1125年),辽朝灭亡,檀州行唐县改归金朝统治。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还檀州于宋,改为横山郡,改行唐县为威塞县。七年(1125年),金收回檀州,仍称横山为檀州,威塞为行唐,后废行唐入密云。据《辽史•地理志》载,檀州行唐县“本定州行唐县,太祖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今密云县仍有河南寨、靳各寨、渤河寨、燕乐寨等村,应是当初行唐县所辖十寨的一部分。契丹所置的行唐县治所,就在焦家坞村官道沟。这里发现众多两汉遗物,同时发现大量辽代遗物。治所设于焦家坞村的行唐县,始建于公元944年,废于公元1125年,存在了181年。181年,这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算短,足以留下厚重的痕迹。

檀州行唐县城,是一座民族融合之城。当契丹人从辽阔的草原跨上奔腾的骏马驰骋纵横来到这里时,在农耕文化与游猎文化的撞击与融合的浪潮中,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接受新文明的洗礼,这种新文明反过来使其变为被征服者。诚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正是这种文明的征服,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临风怀古,扣问沧桑。浮想联翩,感慨系之。乡愁如梦,却似乎被我们遗忘殆尽。唯有站在这片土地上,感受着大地的气息,新月初上,浮云披着熠熠银光,在大地生命进入梦乡中游走……感觉自己的脚步不再匆匆,对万事万物的热情在一点点复苏。这是一种身心的康复!而今,文明在向着更高阶段迈进,似乎人与天地越来越隔阂,田野渐渐被对象化、符号化了。没有故乡、没有故乡维系,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奋斗、所有的成功与失败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里,在坚实的土地上,在先人生活过的地方,在古老的传统中间,我们才能悟到静悄悄的空间弥漫着的远古的乡愁。一种久远的幸福感袭过我的全身,我似乎又看到了先人们的生活。几千年来,他们已与这片土地融合到了一起,祖祖辈辈的灵魂化作了脚下的泥土,供给我们物质和精神的营养泥土。

在这一时刻,想到都市那一扇扇窗,被无数灯红酒绿所淹没,我们常常在高楼下找不到自家的那扇窗,我们的生活早已被悬置于大地之上。那么,让我们走向乡村小道深处,闻着熟悉的泥土和野草的气息,内心盈溢出充实又暖暖的柔情……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