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密云史志
传统“密云八景”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2-11-08 10:07
  • 【 字体:      】

评选“八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传承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宣传地区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清康熙《密云县志》、光绪《密云县志》分别载有前八景和后八景,也称旧八景和新八景,并称“双八景”。“双八景”均在密云城外,俗称“外八景”。对照“外八景”,民间选取密云城内八处景观,俗称“内八景”。但“内八景”不见县志和正史记载。

一、 密云前八景(旧八景)

密云前八景开始只是口头流传,直到明万历六年(1578),知县张世则纂修第一部《密云县志》(已失传)时,才以文字形式载入史册。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赵弘化重修《密云县志》,继续将这八景载入,前八景即冶塔仙灯、圣水鸣琴、白檀晴光、青洞晓色、霞峰散彩、水沼呈祥、五峰凌空、回阳返照。

冶塔仙灯 位于密云城东北冶山上。冶山蕴藏金矿,山上有石洞,为过去采金所挖,传有冶仙居内,洞内有水,四时不竭。辽重熙八年(1039),在冶山上修建普照寺和冶山塔。明嘉靖年间庙宇毁于火,重修后改为普济寺。冶山塔,辽代风格,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一拱形券门,门洞朝南,塔为砖雕仿门结构。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冶山塔。清光绪十五年(1889)塔顶被雷击去。1967年冶山塔被炸毁。2001年县政府重修冶山塔和普照寺。相传塔内曾有一道人纪晓塘在此修炼,夜晚常有亮光自塔内映出,远近皆见,故称此景为“冶塔仙灯”。清代密云知县赵宏化《冶塔仙灯》诗云:巍峨塔势枕秦关,碧水清幽石洞闲。闻道仙翁曾寄迹,夜悬藜火照人间。

圣水鸣琴 位于密云城南5公里。此处为圣水山北山,山麓有二泉,相距仅数尺,最后汇为一流,称圣水泉。明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曾慕名到圣水泉观赏,并捐资修建圣水亭,在旁修建了一座龙女庙和一座过凉亭(又称初月亭、友月亭)。在凉亭前边,用鹅卵石砌筑了一座长方形的滴水池,水入池中,叮咚作响,恰似清脆的古琴声,故称此景为“圣水鸣琴”。戚继光《圣水泉》诗云:王气偏三辅,山灵迟上卿。涌泉分左右,迭石起峥嵘。洛画龟犹负,河源鉴自清。君恩仍未报,不敢濯尘缨。清武伟有《圣水鸣琴》诗云:相传圣水鸣琴地,自古琴鸣直到今。今我偶来倾耳听,始知山水有清音。

白檀晴光    密云城南10公里有黍谷山,山峦西侧是一坡常青翠柏,碧波绿浪之中,有一棵树龄千载、枝繁叶茂的银杏树(俗称白檀树)。每日正午,阳光直射,照在扇形叶片上,放射出熠熠的银光,漏下的阳光,则从枝叶间穿过,在地上形成了斑驳的阴影,像一幅水墨丹青。置身其中,清凉舒爽。树下有一眼山泉,泉水清澈,水珠涌如繁星,晚霞相照,夕阳斜映,反射出五颜六色的水光。明凌云翼《咏白檀山》诗云:天产名山灵气足,白檀麓底生奇树。云濛山色日流光,迷离雨势晴挥露。春日岩桃吐茜葩,秋风霜叶舞残霞。骚人墨重添山色,仙客吟成放树花。另一说为明清密云“飞地”顺义檀子山庄,旧有白檀树。

青洞晓色 密云城东北25公里有青洞山,曾是道士居住地,山腰处有一座三教寺,分前后殿和卧佛殿。殿后有岩石洞,洞中有石佛,夜晚的月光和拂晓的朝霞映在石佛上,洞内通明,色彩瑰丽,青洞山因岩石洞而得名。这里群山环抱,沟谷纵横,怪石林立,幽雅清丽。山上杂木丛生,古柏参天,野花飘香,蜂蝶起舞。元朝至清朝的数百年间,这里曾寺庙充斥,遥相呼应。民国初年,青洞山寺院香火尚繁,寺院周围林森荫遮,鸟语花香。山下山泉涌流,犹如仙境。众多文人雅士到此游山观景,赋诗抒怀。

霞峰散彩 位于密云城北20公里的水谷山,现石城镇王庄旧村东。山上有一座霞峰观,传为元朝初年道士魏志和修炼之所。相传此观规模宏大,金碧辉煌。观后有一山,山峰多棱角,霞光照射之下蔚为壮观,称为“霞峰散彩”。

水沼呈祥 此景即白龙潭,峡谷内的地下潜流长期溢出,汇成十里道人溪,在龙潭山脚下形成20多米高的峭壁瀑布,经三落三跌,形成3个盆形深潭,瀑布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五色云气。特别是每年夏季阴雨来临,龙潭上空白云、谷内雾气和飞瀑声交相辉映,呈现祥和气氛,故称“水沼呈祥”。宋苏辙有诗《咏龙潭》: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另一说为大城子镇大龙门村北圣水泉。

五峰凌空 位于密云城东北35公里五峰山,即大师屯镇东卧佛山。山顶部突起五峰,似人五指,所以又称五指山。明户部分司陆腾蛟《五峰山》诗云:群山叠翠瑞烟笼,秀削遥看玉笋丛。疑是擎天舒只手,五云深处耸奇峰。可谓景色独绝。

回阳返照 位于密云城东南2.5公里,有一孤山,其背后诸山均比它高,诸山在阳光照射下,日影俱落此山,孤山与日影相映,别有一番意境。孤山即现在河南寨镇提辖庄后面的小山峰。

二、 密云后八景(新八景)

清光绪七年(1881),知县赵文粹重修《密云县志》,在收入旧传八景的同时,又收入邑人(本地人)郭应儒新增的八景,称“后八景”或“新八景”。这八景是:黍谷先春、潮河信泛、雾灵积雪、渤海涌珠、鹦鹉遗迹、石匣拱镇、西岩夕照、石湖映月。把两个八景都收进县志,由此密云正式有了“双八景”。

黍谷先春 密云城南10公里处有黍谷山。此山位于密云最南端,山的阳坡形成山前暖区,较密云其他地区春天来得最早,地处冰雪未消,而此处草木先春,故称“黍谷先春”。战国时期阴阳学创始人邹衍在黍谷山下“吹律测地气”,教民种植黍谷,引出“邹衍吹律暖燕谷”的传说。清吏部尚书宋荦《黍谷先春》诗云:寒止千山雪未消,何来斗柄忽移勺。相看黍谷先春得,恍见邹生律不摇。半岭松风吹淑气,一轮晴日转柔条。群芳若问东皇意,消息三分报野樵。

潮河信泛 潮河源自河北丰宁,自古北口入关,贯穿密云东部,最终在密云城西南与白河汇合,称“潮白河”。旧时每当汛期,潮河泛滥,古北口入关处,洪峰咆哮,响声如潮。“潮河信泛”即指潮河洪峰咆哮时的情景。清乾隆皇帝《临潮河诗》有云:“汹涌奔新涨,竹箭莫喻驶。昨晚东北雷,声闻今见耳。”

雾灵积雪 清代雾灵山为清东陵风水禁地,禁止采伐,植被繁茂、生物多样。雾灵山为密云境内诸山之冠,海拔2116米,山势高峻,云雾弥漫,四时不绝,山顶、山阴冰雪盛夏不化,故称“雾灵积雪”。清宋荦《雾灵积雪》诗云:雾灵回出万山巅,白壁千层殊皎然。地涌银屏开紫塞,天垂玉带绕幽燕。晚光夜合偏宜月,晓日初和淡惹烟。应是峰高寒不散,名同华白两相传。

渤海涌珠 密云城北15公里原有一座村庄名渤海寨,村南有一眼地泉,水从地下涌出,激流滚珠,散发云气,阳光照射下,透出五颜六色的霞彩。因泉水涌流如珠,故称“渤海涌珠”。现渤海寨村移民至西田各庄镇,原景已淹没于密云水库。

鹦鹉遗迹 密云城北25公里石塘路西部有石崖,俨如鹦鹉,故称“鹦鹉遗迹”,是当地一大奇景。明兵备道刘效祖有《石塘岭鹦鹉崖》诗云:原是关西鸟,何因塞北看。千年留胜迹,万里恣飞翰。影落金塘净,光生玉壁寒。从军有陇客,只恐报书难。明将戚继光有《石塘岭鹦鹉崖二首》,其一:翠羽丹崖敞碧天,飞来风雨不知年。肯饶寸舌呼余粒,惟有精神倚暮烟。其二:侧身天地欲言难,故向空山戢羽翰。雨后千林争春色,月中片石怯生寒。更无金锁淳春梦,似有清音落暮滩。一自边城留幻迹,陇西云树几凋残。”新中国建立后,因修建密关路,此景被毁。

石匣拱镇 密云城东北30公里,为古石匣镇。相传在石匣镇西门外,埋有一个天然石匣。匣盖露于地面,呈长方形,内装宝物。曾有很多好奇者,试图将匣子起出或将匣盖揭开,但都枉费心机。后人将此景称为“石匣拱镇”。另一说为:石匣属明蓟镇西协驻地,统领古北口、墙子路、曹家路、石塘路四路,拱卫京师。明蓟辽总督王一鄂《题石匣探奇亭》诗云:万山攒翠壮墉城,翘首西南拱帝京。无锁石函天示秘,有纹灵匣地呈形。飞黄常见金驹跃,结缘曾闻宝剑横。开辟以来谁个识,禹秦未启遗皇明。

西岩夕照 黍谷山西侧西岩寺后石岩,为南北走向,高十余丈,长三十余丈,岩壁参差突兀,峭壁嶙峋。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照射在石岩之上,霞光满天,大地一片金辉。在周围翠柏掩映下,壮丽无比,成为一道奇景,人称“西岩夕照”。 清吏部尚书宋荦《题西岩寺》诗云:西岩小岫四山中,暝色诸山殊不同。已见晚烟千嶂白,忽惊夕照一峦红。余辉淡挂松萝色,斜日轻摇薜荔红。最喜秋来新雨后,断岩石壁映残红。

石湖映月  密云城北25公里处镜架山,石壁如镜,下有石湖,澄清透明,景致幽然。此景处于山的最狭窄处,有一瀑布泻入湖中,由于峡谷深幽,光照时间短,湖水结冰早,石湖便成了冰湖。冰呈豆绿色,透明似玉。解冻后,湖水清澈透底,月影倒映水中,皎洁如洗,古称之为“石湖映月”。 清宋荦《石湖映月》诗云:镜架山前夜月生,石湖风静水波平。尽知月白呈湖白,要识湖明显月明。湖退月华湖减色,月离湖畔月无情。四时湖月年年在,带月看湖谁与行。清惠周惕有《石湖映月》诗云:几年仙子浴湖边,带得蟾光一片圆。不知何事忘将去,长留一镜照龙眠。

三、密云“内八景”

“密云双八景”都在城外,故称为“外八景”。城内的人不甘寂寞,在密云城内也选了八景,称为“内八景”。“内八景”都是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载。它们是:三山不露头、过桥不见桥、四眼井、三步两眼井、倒吊一只虎、黑狮子没有牙、松柏连枝、槐中抱榆。前两景是听景不见景;三、四景是水井奇观;五、六景是工程中的失误,戏言成了景;七、八景是自然奇观。

三山不露头 密云旧城建在三座山之上,山头分别位于现今区政府、鼓楼、文庙所在地。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削去三座山头,故称“三山不露头”。民间有“三山不露头,二龙锁檀州。”之说。

过桥不见桥 旧时鼓楼南大街中部十字街中心有一石桥,后因城镇建设被埋入地下,故称“过桥不见桥”。新中国建立后,在鼓楼南大街道路施工中,曾发现此桥。故此景非虚传。

四眼井 位于文庙附近四眼井胡同,一个井盘上凿出四个井眼,故称“四眼井”。因城镇建设,该景观已不存。

三步两眼井 位置不详,即三步井盘上凿出两个井眼。

倒吊一只虎 密云新城南门(迎曛门,俗称“小南门”)城门上有一个虎头钉虎头朝上,其余均虎头朝下,朝上的虎头钉被称为“倒吊一只虎”。传说为建城工匠不满监工压榨故意而为。

黑狮子没有牙 位置不详。相传为大青石雕刻的石狮子(黑狮子)没有雕刻出牙齿。

松柏连枝 位置不详。即松、柏古树枝叶繁茂,树枝相连。

槐中抱榆 位置不详。即古槐树枯干中长出了榆树。

除以上内外“八景”外,1986年北京市评选新北京十六景,密云发动群众踊跃投票,最终白龙潭入选,名为“龙潭漱玉”。

传统“密云八景”,距离现在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成为密云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面向新时代,我们有责任继承好这份遗产,推陈出新,守正创新,将其发扬光大。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