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湖南提督尹德禧
  • 来源: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4-04-15 14:32
  • 【 字体:      】

尹德禧,密云大漕村人,清内务府汉军镶黄旗鹰手。清乾隆时期先后参加平定准噶尔之乱、大小金川之乱、湘贵苗叛和台湾林爽文叛乱。七地任职六次出征,足迹遍布蒙古、新疆、四川、贵州、湖南及中国台湾地区。每到一处都能镇抚一方绥靖边陲。与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羌族、土家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建立起良好关系,参与修筑阆中古城、荔波古城、凤凰古城,兴学备武民得其利。累官至湖南镇筸镇(凤凰城)总兵、湖南提督。

尹德禧家传武学戎马一生屡建奇功,曾是大清索伦兵、健锐营中一员,并组建起一支影响中国近现代战争史的特战部队——湘西竿军(后成为曾国藩湘军主力)。性耿直,自愿出旗为民,白衣立功,靠一刀一枪拼杀,成为密云历史上品级最高的武官,三次被乾隆皇帝亲自接见。《清史稿》为其立传,是密云籍历代文武官员中唯一入选官修正史者。《清史稿》(列传122)原文:

尹德禧,镶黄旗包衣人,初名色喀通额。以领催从征伊犁,迁至防御。开户出旗,更姓名,改籍直隶密云县。从征金川,复六迁至总兵。石满宜据句捕砦为乱,德禧破砦获满宜,赐花翎。上诘德禧:“当苗乱,何不专折奏?”德禧请罪,命贷之。搜捕满宜馀党,苗疆悉定。其出师台湾,师至,爽文已就俘,福康安令德禧屯竹仔港防贼逸。台湾定,召入见,令署湖南提督。卒,遗言请还旗籍,复隶镶黄旗包衣。

随龙入关鹰手三旗

明嘉靖中尹正亨从山东济南府齐东县尹家堂迁居东北吉林。第四代明末尹大忠、尹大梁、尹大元等加入清军,属汉军镶黄旗,尹大元以三品侍卫随龙入关。尹姓家属与彭姓、何姓、方姓、高姓、郑姓等89丁编为内务府鹰手三旗,分驻密云太师庄、大漕村、庄禾屯、不老屯、大城子等处。尹大忠一支住大漕村(后又迁居太师庄者),以驯养海东青为业称为“鹰手三旗”,捕猎山鸡野兔,并驯养家鹅、蛋鸡等畜产品供给皇宫,从内务府领取补贴,分拨大漕村、太师庄附近山场土地并享有一定特权。至康熙年间又调拨分派到怀柔、滦平、兴隆、丰宁、隆化等地圈地,大都以鹰手为业。

康熙年间,大漕村尹君庆(尹大忠曾孙,尹姓第七代),拜名师学艺,能空手捏碎铜钱。康熙末考中顺天府武举人,分派到京城满营任武术教习,后成为雍正皇帝粘竿侍卫,在平定兄弟争位和铲除异己中屡立战功,康雍之季随岳钟琪、年羹尧平定西藏和青海,郭隆寺一战成名,随岳钟琪以3000兵斩杀一万多番僧叛军,御赐黄马褂。班师后被雍正皇帝指定为储君弘历的武术老师和禁军教习。雍正五年46岁外放杭州右营守备不久升游击将军。乾隆继位后恩准回密云石匣任游击将军。因一膀拉直石匣戏楼的一根倾斜立柱,百姓送外号“尹拉楼”。几年后告老还乡,回到大漕村安度晚年,以教习子弟为业。本地百姓尊称“白虎太爷”。乾隆赏给他的土地就有2000多亩,死后还赏给墓碑,葬于大漕村后山。

内务府土地《档册》载游击尹君庆土地19顷60亩

尹德禧即是这位“白虎太爷”尹君庆的长孙。雍正十三年生人,其父尹伯龙(第七代开始排字“君龙德朝作”)也是一位武术家。尹德禧自幼跟随尹君庆习文练武。成为尹姓中最出色的晚生后辈。乾隆十六年18岁的尹德禧参军入伍,以汉军镶黄旗“色喀通额”的满族名字,分拨到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当兵,开启了40多年的戎马生涯。

西征准噶尔初露锋芒

西域泛指今新疆天山南北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西汉在西域设置都护府,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唐灭高昌、西突厥等国,西域再次纳入中原版图。但从唐朝以后,西域游离于中原之外近千年。

到了清朝,准噶尔汗国成为清朝最大的对手。葛尔丹大汗在位时疆域最大,包括今西藏、外蒙古、乌兹别克等地,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康熙三征葛尔丹将外蒙古纳入版图,“驱准入藏”将青藏高原纳入版图。雍正时期有“和通泊惨败”也有“光显寺大捷”各有胜负双方议和。乾隆皇帝从1755年(乾隆二十年)开始经过三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外蒙青兖杂卜、两次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历时近五年最终消灭了准噶尔等分裂势力。乾隆命名“新疆”,西域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清代康乾时期平定西域重要战役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部发生内乱,几年内三位大汗相继被杀,最终达瓦齐称汗,另一贵族阿睦尔撒纳战败投清,乾隆调集5万大军兵分两路攻取准噶尔。尹德禧时年22岁,跟随副都统鹤山到乌里雅苏台(今外蒙古境内)大营集合,不久东北的索伦兵和京城的健锐营、火器营等精锐部队到达。一次会操比武演练中准噶尔降将阿玉锡空手夺枪,索伦兵海兰察(时年17岁)怒开12劲强弓(内地6劲即可得武进士),尹德禧硬气功开石,获得前三名。主管粮草的钦差阿桂为三人颁奖,此后几人成为一生的患难之交。

当年二月尹德禧随北路军大帅班第及那位“带路党”阿睦尔撒纳进军,因准噶尔国内天花肆虐,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只用3个多月就攻入伊犁。达瓦齐逃入格登山,阿玉锡带领23人一举攻入达瓦齐大帐俘斩6000多准军,海兰察、尹德禧等随后追击生擒达瓦齐。第一次清准之战结束。

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尔撒纳因不满封赏再次叛乱,外蒙古贵族青兖杂卜也发动“撤驿之变”,撤走外蒙境内14处卡伦(兵站、驿站),造成了清军联络中断、后勤补给断绝。二次攻入伊犁的色楞军无奈撤军。尹德禧部随副都统阿尔宾和绥远将军富昌迅速调往漠北平叛。一部接替驿站工作,尹德禧3000骑兵在纳穆札尔的带领下,追至俄罗斯边境杭哈奖噶斯,于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将青衮杂布擒获。之后又随主帅兆惠第三次攻进伊犁,海兰察箭射敌酋二号人物巴雅尔。剑指乌兹别克和俄罗斯,俄罗斯被迫交出阿睦尔撒纳的尸体。至此彻底平定北疆。尹德禧火线提升为骁骑校。

尹德禧随兆惠大将军平定回部

乾隆二十三年尹德禧跟随阿桂长途跋涉解救被围三个月的位于喀什附近的“黑水营”清军,救出主帅兆惠。再随大军越过帕米尔高原追杀南疆“大小和卓”回民叛乱分子,直至巴达克山(今阿富汗)将其斩首,大清兵威扬名中亚。

尹德禧四年多的时间,行程上万里,和当时大清最优秀的索伦营、健锐营、火器营并肩战斗,对垒的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准噶尔骑兵、哈萨克骑兵和回族探马赤军。残酷的战争使年轻的尹德禧迅速成长起来,军事思想、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一跃达到大清战时顶尖水平。

战争结束后尹德禧因功从汉军镶黄旗包衣,被抬旗为“满洲镶白旗”防御(五品),回到绥远城驻防。

最惨烈的金川之战

随着西北战事结束,漠北和新疆回归朝廷,绥远城边疆防御功能减弱。加之“八旗户口日繁,生计日艰”。为了减少财政负担,乾隆二十九年绥远两千汉军八旗全部裁撤,将岗位腾退给新增满洲子弟。本来尹德禧已经抬旗为满洲镶白旗,可以继续留旗。但尹德禧决议出旗为民,想回密云老家种地为民,不想在过刀尖舔血的生活。但其已是立功嘉奖的军官,朝廷不许退职。只能“下岗再就业”。乾隆三十年发往湖南最南边的桂阳临武营(今属郴州市)任绿营守备。自此启用汉名尹德禧,变为密云县民籍。

乾隆三十六年,再擢四川川北镇(今四川阆中市)右营都司。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故人:退休在家的原湖南镇筸镇总兵蒙应瑞(秦将蒙恬后裔)。说他神奇是因为当年随年羹尧、岳钟琪西征西藏,带30名子弟兵对敌实施“斩首”行动,凭一己之力结束四年准噶尔入侵战争。康熙皇帝封其祖孙三代为将军。但后来因受年羹尧事件影响,发到直隶密云石匣任守备基层锻炼(实际让直隶总督李卫监视行动)。而在密云时的上级正是当年一起西征的战友尹德禧的爷爷尹君庆。苦闷的蒙应瑞得到尹君庆的照顾,经常邀请他到大漕村尹家做客,尹德禧时年5岁,蒙还给过尹德禧一个玉佩纪念。后来在尹君庆的引保下洗清嫌疑,在密云县城、古北口、顺义等地任职10多年,升为游击、参将。后调回家乡川北镇副将,至湖南湘西凤凰城任镇筸镇总兵65岁安全退休。

现在故人相见倍感亲切,蒙应瑞当儿子看待尹德禧,经老将军引荐,尹德禧迅速进入角色,很快了解了四川的情况,尤其是已于当年八月打响的第二次金川之战的详细情况,特别提到大小金川的碉楼和他与岳钟琪第一次平叛传奇。

“治藏先安康,康定天下稳”这是古训。大小金川所在的四川嘉绒藏区(也称康巴、西康藏区)是进入西藏的门户和战略要地。这也是乾隆帝不惜重金动用20万大军两次平定总人口不过5万、军队不过万人,方圆不过500里大小金川的原因。早在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乾隆帝先后派张广泗、庆复和讷亲三位一品大员进剿。八万官兵对阵5千藏兵,在极端天气、密集的碉楼面前一筹莫展,攻一碉如攻一城,损失惨重。乾隆怒斩三位大臣。无奈启用老将岳钟琪,因莎罗奔曾是蒙应瑞30勇士之一,与尹君庆等都是当年岳大帅西征时部将。岳钟琪和蒙应瑞两人轻骑入土司大寨,莎罗奔顶礼叩拜而和平解决。视为一平金川。

现存“金川碉王”金川县马尔邦碉,高51.2米

大小金川位置

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孙)、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再次发动反清叛乱。乾隆帝命温福、桂林分别自汶川及打箭炉(今康定)攻小金川。三十八年初温福战死木果木,清军死伤万人,知县以上文武官员阵亡一百多人!乾隆改阿桂为主帅。再调各地大军8万征剿大小金川。这一次尹德禧及川北军2000人开赴前线。

熟知川西情况的蒙应瑞主动请缨随尹德禧赴军。同时到来的还有刚从缅甸战场回国的海兰察及索伦兵,另有京城专门攻碉堡的健锐营、火器营官军。阿桂又向众人介绍刚到军中不久18岁的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尔康。蒙老拿出几样攻碉神器:一是大小金川战碉详细分布图,二是600副攀山神器猕猴蹬(套脚上的攀岩脚锥),三是可拆卸式“九节十成”劈山炮设计图纸和样炮10尊。

阿桂一见如获至宝,马上命人就地迅速打造。海兰察等不及,第二天就拿600副猕猴蹬选600勇士(有尹德禧和川北蒙家将藏籍死士100人)沿悬崖峭壁登上西山最大的喇木拉穆大碉楼,尹德禧派藏籍兵喊话不费一枪收复大碉楼。之后士兵运送九节炮至山顶,与山下开山炮、大将军西洋炮形成交叉火力,仅10天就摧毁1000多个碉楼。因此功劳,阿桂上报朝廷升尹德禧为游击,继续在军中效力。

乾隆四十年八月,清军攻克大金川官寨勒乌围,又跟踪追击至索诺木的老巢噶喇依。阿桂率福康安、明亮、海兰察、台斐英阿、富志那、尹德禧等猛将,索伦、健锐营和北川“狙击手”连续射杀藏军头目。尹德禧还根据内线报告切断官寨水源。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初四,走投无路的大金川土司索诺木和其亲族全部出降,被押往京师处死。至此,清军以伤亡2万多人(川北兵死伤1000人)、7000万军费的代价彻底平定了大小金川,打通了进藏的咽喉要道,确保了省会成都的安全,震慑了川西、滇北藏羌18土司。

用索诺木头骨做成的噶巴拉碗

战争结束后,尹德禧调任贵州荔波营游击,这是参加金川战役中唯一提升的绿营军官,不久赴任。这一年他42岁。

竿军出征   中国不亡

这以后尹德禧官运亨通,乾隆四十四年擢抚标中军参将(驻贵阳)。四十七年擢定广协副将(今贵州惠水县)。五十年升湖广镇筸镇(驻凤凰城)总兵。辗转湘贵各地十五年。在兵部尚书阿桂、云贵总督福康安的直接授意和支持下,为了保证“改土归流”国策顺利实施,鉴于金川之战的教训,满蒙骑兵不善丛林和山地作战,必须培养一支忠于大清的山地步战精兵,以备不时之需。此任务就交给了尹德禧。

湘黔边界居民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号称“九溪18垌”的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以山地、丛林、河流、山洞等大山悬崖峭壁为依托,以小股特战偷袭为长,战斗样式和战术习惯与以往的蒙古、回族骑兵完全不同。

尹德禧系统研究了元代四川钓鱼城固守36年的战例、万历三大征的播州(重庆)杨应龙叛乱和雍正平定古州苗叛(贵州黎平县)等经典战例。研究了孟获藤甲军、戚家军、秦良玉白杆军、河南毛葫芦兵、广西狼兵、金川藏兵、云南吴三桂“夷丁突骑”等著名特战部队的特点,结合蒙老的特战装备、健锐营火器等最先进的战术组合。陆续从湘贵“熟苗”中选拔组建起一支最初只有200人的特种山地作战部队。随着官职升迁和总督、皇帝的重视,到湘西任总兵时已经扩编到3000人,倾注了尹德禧全部精力,因最初属编外“乡勇”,没有经费保障,甚至搭上自己的俸禄工资。

旅游胜地凤凰古城

经兵备道王家宾(文进士、昌平人)、蒙应瑞子蒙旭、凤凰厅同知傅鼐(福康安族兄)等人总结提炼“尹氏练法”为练兵八要:曰忠爱、曰敢战、曰守法、曰勤习、曰敦睦、曰信义、曰阵法、曰奇技。又有变土为屯、轻徭薄赋、教化苗心等若干条例。受到阿桂、福康安赞赏。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乾隆两次在北京召见尹德禧听取山地特战部队的情况。并任命他为湖南镇筸镇总兵,专事训练和总理苗疆事务。自此湘西筸军(俗称竿军)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五十二年五月,凤凤厅属苗匪石满宜滋事,总兵尹德禧帅师进剿,毁贼巢,生擒石满宜、多有斩获。所办妥速可嘉,赏戴花翎。”(清高宗实录)这是竿军第一次出征,只出动了300名新练特战奇兵,只一天就漂亮的结束战斗。杀伤红苗叛匪50多人,生擒匪首石满宜。赏黄马褂赐双眼花翎。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壬午(十九日)湖南总兵尹德禧、副将伊常阿、参将张宜淑、游击王希章、都司王朝佐、守备尹尚荣、陈纶、田武、千总以下二十六人,兵千名,由(台湾)鹿港登岸陆续至军。”(平定台湾始末)。这是竿军第二次出征,平定台湾林爽文、庄大田“台独”叛乱。尹德禧亲自带兵到竹仔港(今台南高雄),因另一猛将海兰察三天前已擒获林爽文。竿军立即投入战斗,半天疾行百里,千人斩首3000多叛军,最后将二号人物庄大田赶进大海中将其抓获。

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乾隆第三次在北京接见尹德禧,并提升他为湖南提督。

乾隆五十三年兵部奏折及乾隆批示原文

乾隆五十四年福康安向尹德禧借兵1000开赴安南(越南)平定内乱,安南叛王阮惠闻听福康安和竿军威名,不战而降。乾隆五十六年福康安再借竿军1000出征廓尔喀(尼泊尔)与世界上最著名的圆月弯刀廓尔喀军团作战,在廓尔喀境内热索桥之战,竿军绕过铁索桥,从上游悬崖峭壁攀岩徒步过河,从背后打击敌人,弯刀对苗刀,取得“热索桥大捷”。湘西竿军两次名扬国外,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尖兵利器。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尹德禧积劳成疾,旧伤复发死于任上。终年58岁。其子尹朝相扶灵归葬密云大漕村祖茔。乾隆特准尹德禧子孙重新入旗,并赐棺木和墓碑。尹德禧一生在少数民族地区任职,勤勉爱民,协助地方修建阆中古城、贵阳城、荔波七孔桥、梵净山、千户苗寨等,出资建造凤凰城马神庙,现在大都成为著名旅游名胜。兴办学校,鼓励少数民资子弟参加科举文武考试。受到少数民族的喜爱和尊敬。

之后继任者凤凰同知傅鼐、镇筸镇总兵富志那等在平定“乾嘉苗叛”后推行改土归流,发扬光大尹德禧改土为屯,训练乡勇的思想,训练出一支敢打胜仗的精锐之师。被嘉庆皇帝称之为“镇筸练兵成法”在全国推广。至清末从竿军中成长起来的有提督7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民国以后又有7名中将、17名少将、230多名旅团长。

“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清咸同年间,曾国藩“远学戚继光、俞大猷,近学尹德禧、傅鼐”组建湘军,其中田兴恕率领竿军“虎威营”,转战十几省所向披靡,成为精锐中的精锐,被曾国藩命名为“虎威常胜军”。

1937年5月中国军队128师,在师长顾家齐、副师长戴季韬的带领下从湘西开赴江浙抗日前线,家乡父老在凤凰城楼打出“竿军出征,中国不亡”的横幅为他们送行。六千湘西凤凰子弟遭遇日方两个军团包括飞机坦克的轮番进攻,白天丢失的阵地,晚上竿军“黑杀队”赤膊偷袭再夺回,鏖战七天七夜,用2653人的生命代价,仅让日军“推进”了11公里。

这一战后,凤凰城内家家挂白幡,户户戴孝帕;两千少妇自此守寡,五千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如今,璀璨的古城夜市上人潮涌动,有谁还记得曾经的竿军创始人尹德禧呢?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