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创修县志张世则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3-12-07 13:45
  • 【 字体:      】

张世则(1544—1608),字惟范(一说准斋),山东诸城人。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翌年授宝坻知县,后任密云知县。继为吏部给事中、河南佥事、户部司仓主事、礼部主客司郎中、四川安绵兵备佥事、江西湖东道参政等职。他主政密云期间,政绩卓著,入祀名宦。

弹劾权贵为直臣

张世则所处的年代正是明朝后期,当时皇帝昏庸,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而布衣出身的张世则,深知民间疾苦,吏制败坏,所以他为官清正,嫉恶如仇。据《诸城县志》记载,张世则自幼聪慧过人,15 岁时就闻名乡里。隆庆元年(1567)乡试中举,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为官后,他政绩显著,在吏部任职时,上书弹劾陕西巡抚贪污受贿、贪赃枉法,他也因此被贬官,任河南佥事(即州、府幕僚,主要职责是协理郡政、总管文牍)。他又上书弹劾吏部尚书王国光卖官鬻爵,王国光再奏辩,皇上言张世则挟私报复,把他贬官降职,被权贵所抑十年之久。

王国光是明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财政家,主持编著了《万历会计录》,该书是我国明代最为重要的会计著作。他参与了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并发挥自己的理财专长,为国家清除了不少积弊,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万历中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担任吏部尚书后,提出“采实政”“别繁简”“责守令”“恤卑官”“罢加纳”等八条有关国家大计的建议,均被朝廷采纳,同时为张居正改革推荐和选拔了不少将帅之才。但在张居正去世后,王国光很快受到了清算。原来,王国光跟随张居正太紧,办了一些并不光明正大的事。据《明史 • 王国光传》记载:“大计京朝官,徇张居正意,置吴中行等五人于察籍。”这件事是说,在万历十年(1582),王国光主持京察大计,也就是对京官和地方官考核,他携私听从了首辅张居正的意思,没给曾经弹劾张居正的吴中行等五名官员办考察手续。也正因为如此,“国光有才智。初掌邦计,多所建白。及是受制执政,声名损于初。”

王国光一生多次遭到弹劾。《明史 • 王国光传》记载:给事中商尚忠论国光铨选私所亲,而给事中张世则出为河南佥事,憾国光,劾其鬻官黩货。国光再奏辩,帝再慰留,责世则挟私,贬仪真丞。及居正卒,御史杨寅秋劾国光六罪。帝遂怒,落职闲住。商尚忠是刑部给事中,在明代,给事中这一官职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主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据《明实录 • 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八年(1580)十二月,商尚忠弹劾王国光“庇亲行私,升同知卫重鉴为运同通判,杨枝为评事”,王国光“奏辩乞罢”,神宗皇帝上谕留之。

万历十年(1582)被贬为河南佥事的张世则上奏:“(王国光)鬻官黩货,自职私狼藉。”王国光上奏争辩:“张世则因为被臣外派到地方,所以挟私论臣,且所指通贿者皆在,可以把他们叫过来对质。”于是,神宗皇帝再次将张世则降级。是年,张居正病逝不久,云南道御史杨寅秋弹劾王国光,列出他私自安排王谦为吏部主事、选才任人唯亲和鬻官黩货、损公肥私等六条罪状,皇帝大怒,将王国光削职为民。在《明史》中,没有张世则的传记,但从王国光的传记以及《明实录》中关于张世则的零星记载,可见其为一代直臣。王国光虽为当时的一位改革家,但其自身确实存在着挟私报复、任人唯亲乃至晚年因好色致寡妇李氏自刎而亡等污点,后人多以张居正去世,反对派弹劾而落职来评价王国光。张世则虽然也弹劾了王国光,但他绝非挟私报复,而是出于公心。否则,他也不会在王国光“落职”之后,依然被当朝权贵压制十年之久。

嫉恶如仇独洁身

张世则在四川为官时,担任的是安绵兵备佥事一职,主要负责当地军务,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他对贪官污吏嫉恶如仇,但对老百姓却是爱民如子,广施恩泽。四川地区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百姓,因为贫穷落后和不断受到压迫,在历史上多次与当地的汉族百姓乃至驻军发生冲突。但张世则来了以后,以诚意取信于民,“施恩予泽,取信于白草诸番”,并帮他所管辖的石泉县(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百姓开荒屯田、发展生产,很快使当地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以致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百姓也纷纷自愿献地捐款,加入石泉县版籍为民。

石泉县大治,却没想到引来了四川巡抚的嫉恨。原来这位巡抚一直想挑起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民之间的矛盾,然后派兵镇压以求立功升迁,邀宠于帝。他让张世则协助自己来实施这一计划,张世则不但严词拒绝,还帮着少数民族百姓发展,因此得罪了巡抚。于是,巡抚上奏弹劾张世则,他又被调任江西湖东道参政。在任期间,当地有一县官接待同乡“直指”(官名,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也称直指使者)设盛宴,结果喝多了酒误了公事。张世则认为县官渎职,对其“策励”(督促勉励)。“直指”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上表皇帝诬陷张世则,于是他便辞官,回归故里。

修建密云新城

密云城是一座古城,远在汉代时,就在今密云城所在之处建有一座城池,城址位于明建县城的北部,面积较小,时间距今约 2000—2200 年之间。根据遗址发掘推测,此城可能是为汉代渔阳县城。而后来的密云城原址在今河北省丰宁县大阁镇东北的南关村一带,东魏元象元年(538),南迁寄治渔阳县境内,始有今密云县之称,县城位于今密云城处。至元末时,密云城城墙毁损,县城残破不堪。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朝廷重建密云城(旧城)。城周长9里13步,城墙内筑土基,基部包条砖。城方形,西北微狭,设东、西、南3门,有瓮城和铁裹门,城上设更铺24座,西、南各有石桥一座。1550年“庚戌之变”后,密云抗击蒙古部落外族入侵的军事地位日益加重。嘉靖三十三年(1554),蓟辽总督府移驻密云城,先设在密云旧城。但由于旧城狭小,地势低洼,不便屯兵和储粮,也难以满足蓟辽总督庞大军事机关处理军政事物的需要。据曾任蓟辽总督的刘应节所撰《新建重城记》中记述:“密云西拱金陵,与居庸紫荆相为椅角,北临古北,东控渔阳,西南则为潞河,万艘并下,国计攸关,此要害之地也。”但“今蕞尔边邑耳,城郭湫隘,不足以容畜民庶……乃关中晴川杨公来谋之镇抚、监司诸君,毅然举事。”也就是在时任蓟辽总督杨兆的主持下,密云开始建设新城。据 1998 版 《密云县志》记载:“万历四年(1576修建密云新城。新城长6里198步,城形正方,置东、西、南三门,也有瓮城和铁裹门,有城楼4座,角楼4座,城上设更铺7座。新城距旧城只隔五十步,两城以夹道相连,由此密云城成为双城相连的“连城 ”。此时,正在张世则密云知县任期,尽管他不是新城修建的奏请者,且新城也主要是军队建造,但作为密云知县,一邑之主,张世则仍是重要的统筹主建者。刘应节在《新建重城记》中也有相关记述:“实惟督府杨公(杨兆)主其义,抚台王公(王一鹗)主师,戚公(戚继光)劳其成……理饷厘弊则有通判卫重鉴、知县张世则。”

创修《密云县志》

在修建新城的同时,张世则还创修了《密云县志》。密云有着优良的修志传统,所修地方志,见于记载的,明代有三种,但均已亡佚。最早当推《密云县图经志书》二册,卷数、撰人已无考,约修于明洪武以后至永乐以前;第二种为约修于永乐以来的《密云县志》,卷数、撰人亦无考;第三种为明万历六年(1578),知县张世则主修的《密云县志》,卷数无考。因前两部志书均已失传,所以张世则将这次修志定为创修。这部志书以邑人刑部主事祝文冕的底稿,复加考订,纂修而成。张世则在《创修密云县志序》中说:“尝闻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余谓邑之有志,犹家之有籍也。”“及询邑志尚阙,焉有待噫?将何恃以为治理耶?乃白之监司,谋之同案。于是周咨延访,得邑人祝氏所辑略而未成者,敬延太学及诸弟子员有良史才者,列馆兴事。复诹访于老师后生所传闻,检括簿书图籍所记载,搜遗阐隐,芟芜订伪以成帙。”这部志的内容可谓:“夫由万历戊寅溯国初二百年间,其山川之形胜,赋役之增损,人物之臧否,与夫关城戍卒之建置,靡不并蓄兼收纤细罔遗。”张世则评价这部志书:“编成予喜,檀之周礼其在是乎!”可惜的是,张世则主编的这部《密云县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但它为清代以后编修县志提供了一个蓝本,大部分内容为后世修志所收录。

还值得一提的是,张世则是一个勤于思考、肯于钻研探索的学者型官吏。他在创修县志中对密云的自然、经济社会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对密云的风俗进行了探究,体现了一个知县对密云的责任担当和深厚感情。张世则在县志序言中深情地说:“余始筮仕宝坻,僻处海隅,地硗而赋薄,民瘠而役轻。以予之谫庸,亦甚安之。无何,当事者不知余之不类,移置檀云。其地、其民视宝坻益硗瘠,而赋役反倍之。”大意是,我开始在宝坻县任知县,那里地处偏僻海角,土地贫瘠但赋税也薄,百姓贫穷差役也轻。而密云县比宝坻县土地更加贫瘠、百姓更加贫困,但赋役却超过宝坻县一倍。张世则在密云《风俗论》中,分析了密云风俗的特点,并提出移风易俗的建议。他说:密云即渔阳之西郭也,自唐天宝以来讫宋、元,兵氛未靖,民俗日偷。至今日,始卓然称三辅之强,为圣化首被矣,故世风多谦退,而民俗重修省。原其兴善之心,殆涵濡之也深乎!唯逼近边鄙,是以民多悍勇而轻生,游侠而惰农,浮奢而疏于治产,酣恣而略于别嫌,此四弊风至今存焉。余不德,未能起而维之。窃维勤耕织则本敦,植桑枣则生殖,申明乡约则勇悍可训而酣恣知检矣。……大抵风俗有利弊,政治有缓急,思以维风存乎起弊,必害除利兴而后风移俗易,机固有渐焉耳。譬则义方以训子,其抚摩之爱得宜,即吾之法行。法行,教亦行矣。盖养子而后教之,父道也。训民必先利之,王道也。虑及此者,谓之轸民瘼、谙治体矣。

张世则身处那个黑暗时代,本想以身报国、治世安民,却在官场一直不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自幼习文,文采斐然,曾任延安知府、诸城著名文人陈烨评价他“三张(指张世则,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称之)骨鲠海内扬,不谋荣利耽词章,佳句往往追盛唐。”张世则在公暇之余,潜心著述,担任安绵兵备佥事时,编纂了一本《貂铛史鉴》,历述明朝以前朝廷宦官专权之祸;后又撰写了《大学初义》,该书对当时流传的“程朱”章句,多所批评。著述完成后,他将这两部书进呈朝廷,万历皇帝批准颁行天下,但是遭到当时的大儒、左都御史高攀龙阻挡。《明史 • 高攀龙传》记载:“四川佥事张世则进所著《大学初义》,诋程、朱章句,请颁天下。攀龙抗疏力驳其谬,其书遂不行。”回到诸城后,张世则仍著书不辍,著《治平要览》一书,未成而卒。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