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密云 > 走进密云 > 历史人物
李膺“天下楷模”
  •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3-03-02 10:53
  • 【 字体:      】

李膺

李膺(110—169),字元礼,颍川郡襄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祖父名脩,东汉安帝时任太尉;父亲名益,任赵国相。李膺初举孝廉,屡迁青州刺史、渔阳太守、蜀郡太守。他为官清正,性情高洁,素有贤名,留下了“御李生辉”“李郭同舟”的历史典故。《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传》记载,李膺位列当时的“东汉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称 。

曾任渔阳,名振边庭丧敌胆

李膺出生在官宦和学者之家。他的祖父李脩曾受业于东汉著名学者、开创了“樊侯学”的樊鲦,在汉安帝(106—125年在位)时官至太尉,为中央最高军事长官。他的父亲李益,为赵国相,赵国是刘秀的叔父刘良的封国,传王七世,封地在河北太行山以东,巨鹿郡以西地区,国都邯郸。正是因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造就了李膺贤良高雅、刚正不群、淡泊名利的性格。他的朋友很少,但他的朋友都和他一样,是贤良才俊。当时,和他最好的朋友是同郡的荀淑、陈寔。

《后汉书》记载,荀淑以品行高洁著称,学识渊博,为官时处事正直,有“神君”之称,被李膺尊崇为师。陈寔出身微寒,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其子二人合称“三君”(君者,受人敬仰的名人),与同样是贤德之士的钟浩、荀淑、韩韶并称“颍川四长”(长,四人分别担任过太丘长、林虑长、当涂长、赢长的官职)。通过他的朋友,就能一窥李膺的品行。

李膺因学识和德操在少年时便闻名乡里,被举荐为孝廉后,即被早闻其名的司徒胡广征辟,经过考核之后,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司徒,位列“三公”,权利非常大,而在司徒府任职期间,李膺就非常严明,不但自己恪尽职守,明察秋毫,而且对下属秉公职守,铁面无私,对阿谀奉承之辈深恶痛绝,对失职渎职者惩处严厉,因此他的声名传遍朝野。不久,他升任青州刺史,还没有到青州,就有很多郡守、县令担心被制裁,弃官逃走。

后李膺调任渔阳郡太守(约150—154),任职期间,他开馆讲学,亲自教授周礼、论语等典籍,让地处边塞久有尚武之风的渔阳开始以文教化,民风为之改变。同时,他整饬武备,训练兵勇,为其后来打败鲜卑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后转任蜀郡太守,他因为母亲年老需要照顾,向当时的汉恒帝请辞。恒帝惜才,不允,将李膺调任护乌桓校尉。

护乌桓校尉,又名“护乌丸校尉”。乌桓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西汉初,乌桓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所破,西汉武帝时,霍去病击破匈奴,迁乌桓人于上谷、渔阳、右北平等地,设置护乌桓校尉,以管理其人其地。之所以调任李膺担任此职,与其在渔阳整军备战之功有关。因为此时,经过西汉、东汉的持续打击,匈奴已经没落,而鲜卑却异军突起,崛起成为塞外的强悍民族,多次侵犯边境。李膺上任之后,马上整备军队,在与鲜卑的征战中,文武兼备的他,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畏生死,亲冒敌人的箭矢雷石冲锋。他率领的士兵们也是舍生忘死,每次都把敌人杀得大败,其军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而逃。以至于鲜卑人一见到李膺的战旗,一听到李膺的名字都会非常畏惧。李膺声振边庭。《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传》载:“(李膺)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御李生辉,“登龙门”上有贤名

打败鲜卑后,李膺因公事被免官,遂回到家乡颍川郡的纶氏县(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县)居住,开馆授课,其学生常达千人。因为李膺贤德的声名,大家都以能够成为他的门徒为荣。当时,南阳郡鲁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个名叫的樊陵的人去拜望李膺,请求成为他的门徒,但李膺通过樊陵的言行,发现此人是个阿臾投机之徒,于是就谢绝了。后来,果然如李膺预料的那样,樊陵依靠谄媚攀附宦官王甫、张让等人,花钱买官,成为了太尉,但仅仅一个月就被罢免,成为东汉历史上担任“三公”时间最短的人。

李膺授业

荀爽是颍川郡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名士荀淑的第六子,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合称“荀氏八龙”。荀爽一生博览群经,著述等身,为一代古文经学大师。有一次,荀爽去拜访李膺,二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昼夜不息,李膺的学识,让荀爽非常钦敬。早晨,李膺外出,荀爽为其驾御车马当马夫,不以为耻,而且回家后荣幸地告诉妻子家人:“今日乃得御李君矣!”意思就是终于得到了一个能为李膺当马夫的机会,为后世留下了“御李”的典故。“御李”,谓得以亲近贤者。李膺被人敬慕到了这种地步,足见其贤德与盛名。唐黄滔《上卢员外启》:“我谅才未达,名愧诸生,自喜登龙成饰,御李生辉。”明杨珽《龙膏记·开阁》:“韦登堂展拜曰:‘久冀瞻韩,无缘御李。’”均是以“御李”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慕贤之情。

后李膺重新被汉恒帝启用,回到首都洛阳后,很多士大夫都争相拜访他,凡是被他接见的,身价都会大大提高,而能被李膺接见,时称“登龙门”。《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传》记载:“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以“李膺”“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德高望重之人或名高望重之家。亦省称“李门”。

后世诗人常引用“李膺”的典故,以誉人或自喻。唐李白《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何时一杯酒,更与李膺同。”李白以李膺自喻。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已忝归曹植,何知对李膺。”以李膺借誉汝阳王。唐周朴《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李膺门客为闲客,梅福官衔改旧衔。”以李膺喻指贺拔先辈,以李膺门客自谦。唐吴融《风雨吟》:“李膺勾党即罹患,窦武忠谋又未行。”在这里,以李膺喻指受到宦官迫害的忠臣贤臣,同时,也写出了李膺声名自高为贤士敬仰、为宦官所忌惮的现实。

除了“御李生辉”“李膺门”等典故外,还有一个典故也非常有名——李郭同舟。这个典故讲的是郭泰在洛阳游学,见到了时任河南尹的李膺,李膺对他大加赞赏,二人于是结为好友,名震京师。后来他要回乡,士大夫送他到河边,有几千辆马车。但郭泰只与李膺同船过河,众宾客望见他俩,好像神仙一般。郭泰是太原郡介休县(今山西省介休市)人,东汉时名士,与春秋时贤臣介子推、北宋名相文彦博合称为“介休三贤”。后世多以“李郭同舟”比喻知己相处,亲密无间之意。如唐岑参《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宋范成大《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有道独行意,郭舟若神仙。”宋宋祁《寄连元礼屯田员外》:“人惊李郭同舟日,句索羊何共和时。”等等。

当时,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宇八人,因人品高洁被合称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就是人中俊杰之意。李膺,被尊为“八骏”之首,同时被太学生推崇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刚正不阿,死节忠义壮矣哉

李膺第一次被免官,还乡两年后即在汉桓帝永寿二年(156),被重新召回朝廷。原来,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时被打败的鲜卑结连南匈奴诸部,侵犯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市与朔州怀仁市一带),而位于河西地区的西羌反叛,他们向西掳掠到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龟兹(今新疆库车地区)等地,并多次侵扰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百姓多次遭受他们的残害。国家危难之际,汉桓帝想起了被罢官的能臣李膺,于是征召他为度辽将军,职责就是维护东汉北部(包括东北、西北)边防和处理北方民族政务。上任之后,李膺亲自带着军队在边境地区巡视,鲜卑、西羌等听说李膺到来的消息,纷纷畏服,将以前掳掠的百姓,统统送还到边境。从此以后,李膺声威远播。《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传》记载:“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守边三年之后,李膺升任河南尹,是京城洛阳地区的最高地方长官。他上任之后,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祐等大臣一同检举惩处了很多奸邪得宠的人,但也得罪了这些人背后的宦官。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太守羊元群被罢官回到洛阳,其贪污罪行严重,李膺上表要查办他的罪行,但因为羊元群贿赂宦官,自己反被判为诬告,罢官,发配为徒役。由此,李膺对宦官干政更是深恶痛绝。

后经大臣应奉向汉桓帝上书替他申诉,李膺终被赦免,并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监察官)。他上任之后,开始惩办不法宦官。张让是皇宫内的宦官集团“十常侍”的首领,他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今河南省沁阳市)县令,贪婪残暴,无法无天,竟然杀害孕妇。李膺监察知道后非常气愤,要查办张朔,于是张朔畏罪逃回京师,躲在张让家的夹壁墙中。李膺亲自率领吏卒到张让家,拆破夹壁墙捉拿了张朔,将其交付洛阳县的监狱,审讯完毕后,便将其就地正法。

张让非常生气,他跑到皇宫里向汉桓帝告状,桓帝于是下诏召李膺入宫,责问他为什么先斩后奏。李膺历数张朔罪状,言明自己职责所在,他慷慨说道:“昔日晋文公捉拿卫成公回到京城,《春秋》肯定他的行为。《礼记》上说‘公族犯了罪,国君即使说宽赦他,官吏也严守法律不听从’。从前孔子做鲁国的司寇七天就杀掉了少正卯。如今我到职已满十天,私心害怕因办事迟滞而造成过失,没有想到却获了办案过速的罪。臣的确知道自己的罪责,死期就要到了。特请求宽留我五天,限期灭尽大恶,回来愿受烹煮之刑!”听了李膺的话,桓帝转头告诉张让:“这是你弟弟的罪过,李膺哪有什么过失啊?”经此一事,李膺威名传遍京师,竟使宦官为之震恐。从此各个黄门、常侍都屈身敛迹不敢出声气,休假时也不敢再出宫。桓帝诧异地问是什么原因,他们都叩头流泪说:“怕李校尉(李膺)。”

东汉永康元年(167),汉桓帝卒,汉灵帝即位,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倍受宠信,干政日甚,李膺等贤臣忠臣先后被免官,并遭禁锢(禁止做官和参加政治活动)。建宁二年(169),因张俭(东汉末名士、“八骏”之一)为官与宦官中常侍侯览结怨,被污为“朋党”,灵帝下旨捉拿,李膺受株连,他的朋友劝他赶快逃走,但他却说:“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乃诣诏狱,终被宦官曹节考杀(拷打致死)。年六十。《后汉书·禁锢列传·李膺传》赞曰:“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概,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壮矣哉!”

(作者:张生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