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号]11S000/ZK-2023-000006
  2. [有效性] 有效
  3. [文体分类] 方案
  4. [主题分类] 涉农补贴
  5. [发文机关]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
  6. [发文字号] 密农服函〔2022〕61号 ----
  7. [标题] 密云区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8. [成文日期] 2022-09-26
  9. [发布日期] 2022-09-26 10:13:46
  10. [实施日期] 2022-09-26 10:13:36
  11. [废止日期] ----
密云区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2-09-26 10:15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重要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业农村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打好“蓝天保卫战”,根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北京市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农发〔2022〕37号)及《关于做好2022 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的补充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全区共有17个涉农镇,截至2021年底,大田作物种植面积11万余亩,设施农业种植面积2万余亩,林果种植面积45万余亩。我区通过2020—2021年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项目建设,已建成高岭、北庄2个镇级秸秆综合利用处理点及溪翁庄镇1个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处理点,各处理点配套大中型综合利用处理设备共计20余台套,年生产土壤改良剂2000余吨。同时穆家峪、大城子、东邵渠3个镇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通过配套发酵罐的形式,积极探索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发酵生产土壤改良剂,实现改良土壤营养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辅,其中:一是肥料化利用主要以秸秆粉碎还田或处理点生产土壤改良剂为主要作业技术模式,约占全区可处理秸秆总量的80%左右;二是饲料化利用主要以秸秆打捆离田作业技术模式为主;三是基料化利用主要用作木耳、赤松茸等食用菌生产的基料为主,两项利用模式约占全区可处理秸秆总量的20%左右。截至目前,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5%以上,设施园区尾菜综合利用率达30%以上。

项目实施单位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于2008年组建成立,主要负责全区种植业、水产业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工作。项目由中心主要领导牵头组织协调,参与项目单位有农机科、蔬菜科、科技科、农机推广站、相关镇街、设施园区及合作社等,中心已连续两年承担实施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项目建设,具有较丰富的操作经验,项目建设单位设施园区、合作社等主体基础条件较好。

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将秸秆综合利用与我区“保水、保生态”工作紧密结合,以创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为契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技术创新为动力、制度创新为保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种养结合、多元利用”的思路,逐步构建完善有效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全面提升全区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建为保障,以产业提升为方向,拓展综合利用范围,构建高质高效的综合利用机制和发展格局。

(二)绩效目标

2022年计划实现以下绩效目标:1.制定本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项目实施方案;2.完善本区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创建尾菜综合利用台账建设;3.扶持3个具有作业处理能力的镇级处理点开展废弃物处理;4.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以上、尾菜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5.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媒体宣传,在区级以上主流纸媒、电视等媒体宣传1次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编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实施方案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统筹谋划,以实现本区全域全量利用为目标,制定本区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资金使用等。

(二)做好农作物秸秆及尾菜资源台账建设

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沟通交流,科学完善建立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在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基础上,逐步建立本区尾菜利用资源台账,摸清资源底数。充分发挥台账数据在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市场主体、加快收储运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1.主推的技术模式。积极打造推广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河南寨、巨各庄等平原镇依托镇域内综合利用处理点实施设施尾菜综合利用,通过对设施尾菜进行收集、粉碎、加入菌剂、混合发酵等方式加工处理生产土壤改良剂,还田后提升土地养分,起到培肥地力的功效;二是在高岭、北庄等水库上游镇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对大田秸秆、林果树枝进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的收储运离田技术体系,通过镇级综合利用处理点对农林废弃物进行粉碎、加入菌剂、混合发酵等方式加工处理,制作土壤改良剂,还田后提升土地养分,起到培肥地力的功效;三是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在全区可机械化集中连片的地块组织开展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主要推广实施灭茬旋耕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培肥地力;四是在不老屯、大城子等镇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基料化利用,通过对废弃物实施统一收集、粉碎、添加菌剂等技术生产食用菌基质,用于木耳、赤松茸等食用菌的种植。

2.主要运行模式。紧扣我区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引领的发展思路,将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创建与全区“保水、保生态”工作紧密结合,围绕我区“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等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运行实施,按照“区组织+镇监管+市场主体运营”的思路探索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行模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方式,以补贴作业费及运维费的形式引导镇级综合利用处理点及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力争实现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9%以上、尾菜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的利用任务目标。

3.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2022年我区将以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为契机,总结提炼近两年实施的秸秆重点区建设项目中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形成“十四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技术创新为动力、制度创新为保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种养结合、多元利用”的思路,依托镇级综合利用处理点和农机服务组织逐步构建完善有效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全面提升平原与山区、农林废弃物与设施尾菜不同处理模式下的综合处理覆盖面及处理量。同时,通过政策资金的支持巩固镇级处理点长效运营的保障机制,全面推进综合利用在全区“保水、保生态”的保障作用,推动改善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全区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

(四)组织开展农作物秸秆及尾菜监测工作

委托第三方技术团队开展农作物草谷比系数、秸秆可收集系数实测与核算以及秸秆还田监测工作,同时开展尾菜的资源量调查及台账创建指导工作。

(五)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展示

建设2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展示秸秆利用新技术、新成果,统一竖立“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标牌。

四、资金安排

本项目中央财政支持资金631万元。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中央、市级项目资金要求实施,主要安排用于作业费补贴、收储运作业补贴、处理点运维、监测评估等内容。

(一)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作业费补贴

1.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点作业费补贴。对具有农林废弃物综合处理能力的大城子镇处理点给予作业费补贴,包括农林废弃物的处理、收集、运输等,计划补贴面积8000亩,其中:农作物秸秆3000亩,按照80元/亩进行作业补贴;林果树枝5000亩,按照200元/亩进行作业补贴。计划投入补贴资金124万元。

2.尾菜综合利用处理点作业费补贴。对具有尾菜综合处理能力的河南寨、巨各庄镇处理点给予作业费补贴,包括尾菜的处理、收集、运输等,计划补贴面积8800亩,其中:河南寨镇6700亩、巨各庄镇2100亩,按照200元/亩进行作业补贴。计划投入补贴资金176万元。

3.大田作物综合利用机械化作业补贴。依托镇域内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大田作物机械化灭茬旋耕作业,实现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计划作业面积共计24400亩,其中:密云镇2500亩、穆家峪镇5800亩、十里堡镇5200亩、新城子镇4000亩、冯家峪镇6900亩,按照50元/亩进行作业补贴。计划投入补贴资金122万元。

(二)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作业费补贴

在高岭、太师屯、巨各庄、古北口4个镇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大田农作物秸秆收集离田,统一运送至综合处理点生产土壤改良剂,计划开展面积17000亩,其中:高岭镇6000亩、太师屯镇6000亩、巨各庄镇3000亩、古北口镇2000亩,按照80元/亩进行作业补贴。计划投入补贴资金136万元。

(三)已建处理点运维及示范区展示

对高岭镇、北庄镇已建的2个秸秆综合利用处理点开展运维,包括人工、用电、用油、运输等费用,巩固处理点建设成果及长效运行,进而推动农作物秸秆处理新模式示范带头及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将2个处理点确定为区级示范展示基地,统一竖立“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标牌。给予每个处理点25万元运维费(包括标牌设立),计划投入补贴资金50万元。

(四)开展农作物秸秆监测及尾菜资源量调查、台账创建指导工作

计划投入资金23万元,其中:一是委托第三方专家团队开展农作物草谷比系数、秸秆可收集系数实测与核算以及秸秆还田监测工作,计划投入资金13万元;二是委托第三方专家团队开展尾菜的资源量调查及台账创建指导,包括尾菜的产生量与直接还田量、分散利用量和规模化利用量等,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

五、实施原则及资金拨付

(一)补助方式。项目资金可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作业费补贴等支持方式。项目资金不允许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资金叠加使用。

(二)补助对象。在本区范围内具备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和条件,满足实施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三)资金拨付。区农业服务中心将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至实施主体。

六、进度安排

(一)2022年7月,编制完成区级项目实施方案,并报市级进行批复及备案。

(二)2022年8-11月,组织开展项目内容建设。

(三)2022年12月,项目验收及总结。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密云区项目领导小组,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组长,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区农业服务中心农机科、蔬菜科、科技科、农机推广站、相关镇街主管领导及项目负责人组成。

(二)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在相关科目中列支,按规定程序做好补助对象、资金安排等相关信息公开公示工作,规范资金使用、合同管理等关键环节,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避免在资金使用方面发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三)加强绩效评价。加强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项目资金安排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主动开展自评估,及时做好项目总结和绩效评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