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号]11S000/ZK-2023-000005
  2. [有效性] 有效
  3. [文体分类] 方案
  4. [主题分类] 涉农补贴
  5. [发文机关]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
  6. [发文字号] 密农服函〔2022〕60号 ----
  7. [标题] 2022年密云区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抑制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方案
  8. [成文日期] 2022-09-26
  9. [发布日期] 2022-09-26 10:08:54
  10. [实施日期] 2022-09-26 10:08:44
  11. [废止日期] ----
2022年密云区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抑制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2-09-26 10:10

2022年,裸地扬尘管控工作被列为《中共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2022 年工作要点》,根据《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22〕6号)、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2年度北京市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抑制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资金安排

项目资金共计185万元,严格按照市级方案要求使用资金,其中:农机深松整地100万,秸秆粉碎覆盖还田17.5万元,少免耕播种17.5万元,新建扬尘监测点30万元,已建扬尘监测点运维20万元。

二、实施内容

(一)作业内容

1.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共计2万亩,在河南寨、不老屯、太师屯等镇组织实施,按照50元/亩进行作业补助。

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作业面积共计0.5万亩,在河南寨、十里堡等镇组织实施,按照35元/亩进行作业补助。

3.少免耕播种。作业面积共计0.5万亩,在河南寨、十里堡等镇组织实施,按照35元/亩进行作业补助。

(二)作业主体

在本区范围内具备农机作业能力和条件,满足实施要求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三)补贴方式

采取“先干后补”的方式进行,按照补贴作业内容、质量标准、公示程序,对技术实施地块进行检查验收和公示程序后,确定拟补贴的作业面积,最终拨付补贴资金至作业主体。

(二)扬尘监测点新建及运维

1.新建扬尘监测点。在高岭、新城子、太师屯3个镇建立3个扬尘监测点,实现降水量、土壤温湿度、风速、PM2.5、PM10、TSP等指标的监测。同时开展传统耕翻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防风蚀效果方面对比分析,对土壤理化性状、作物生育状况、病虫草害情况、秸秆覆盖情况、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等进行监测。

2.扬尘监测点运维。对2020年已建的3个扬尘监测点进行运维(位于河南寨镇、古北口镇、冯家峪镇),主要开展扬尘监测设备的升级、维护和调试等工作,对监测点的农田近地表累积扬尘量、PM2.5、PM10、TSP等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开展监测点土壤理化性状、作物生长状况、病虫草害情况、作业成本等监测内容。

3.实施主体。委托中国农业大学技术团队组织实施。

三、作业实施要求

(一)耕作要求

1.农机深松整地。以打破犁底层和板结层,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目标,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下茬作物播种前进行深松,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也可根据需要在玉米苗期进行深松。原则上同一地块2至3年深松一次。

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以秸秆粉碎覆盖地表,减少裸露农田为目标,可采取装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收获机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也可采取在作物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再将秸秆粉碎还田。田间不得有秸秆焚烧痕迹。

3.少免耕播种。以不翻耕土壤为目标,在未翻耕(可旋耕)的地块采用少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少免耕播种。

(二)机具要求

1.深松机。鼓励使用复式作业机具(同时完成灭茬、深松、旋耕等多项作业)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作业机具须装有深松作业质量监测终端,并实现定位信息、作业深度、作业面积等监测数据按要求传输到北京市农机调度中心。

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与少免耕播种。作业机具须装有监测终端设备,并实现定位信息、作业面积等监测数据按要求传输到北京市农机调度中心。少免耕播种机应确保性能质量可靠,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效果。  

(三)作业质量要求

1.土壤深松。深松应能打破犁底层和板结层,深松深度一般要大于30厘米不超过40厘米;山区耕作层30厘米以下存在较多石块区域深松深度一般要大于25厘米不超过30厘米。

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与少免耕播种。一般要求作物收获后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播种时为了保证播种质量,采用少免耕播种的地块允许对地表秸秆进行适当处理,但禁止采用翻耕作业,且播种作业出苗后地表秸秆平均覆盖率不低于30%。

(四)作业时间要求

三项保护性耕作技术要在2022年11月30前实施完成。

四、实施程序

1.方案制定。根据市级实施方案指导要求,制定区级项目实施方案。

2.落实作业任务。区、镇积极组织协调具备作业能力的作业主体全面开展三项保护性耕作技术。

3.组织检查验收。一是三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以平台线上查验为主,根据作业合格率确定验收合格面积。同时,如作业主体在作业过程中发现监测设备经与厂家沟通后仍不能正常工作的,需及时联系镇、村及第三方监理进行现场核验;二是委托第三方监理公司对项目实施内容进行监理验收。

4.资金拨付。一是三项保护性耕作技术根据北京市农机调度中心平台作业主体上传的合格作业面积进行资金拨付(作业主体需出具农机作业正式发票);二是扬尘监测点新建与运维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拨付项目资金至中国农业大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区农业服务中心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心农机科,组织开展方案制定、作业质量与面积核定、资金拨付及作业调度。

2.各镇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人负责,积极协调推进适宜作业的村或集中连片的地块全面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同时鼓励作业主体开展跨镇作业。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2022年三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全面应用北京市农机作业调度平台开展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面积的核实和作业质量监管。

(三)加强信息公开

各镇、村要充分利用广播、横幅等大力宣传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抑制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扶持政策,公开补贴程序、补贴标准、补贴方式和实施要求等。

(四)加强监督监管

建立检查验收和公示制度,对举报的,做到有报必查。要严格按照市、区两级实施方案中的实施要求确定作业主体、配置作业机具、进行规范作业、开展查验验收。补贴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和虚报补贴面积,降低标准,套取补贴资金行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